首页 > > 华娱之从流量到巨星 > 第六百四十九章 罗马尼亚新浪潮

第六百四十九章 罗马尼亚新浪潮(1/2)

目录

如果按照两个普通的刚认识的人或者说演员,两人也并没有很多聊的,但是路泽现在算是电影的大半个导演,所以很乐意和她交流一下电影的理念。

比如路泽有些迷惑的,这个电影的归属,她说道:

“它一开始开始于纪录片,但随着电影走着走着,我发现更像是拍摄一部纪录片的过程。但它不是一部纪录片,而是一部真实与虚构之间的融合产物。很有意思的尝试,于是我就这么做了。”

好吧,路泽改了《我不是药神》的不少东西,还没有大改,就已经挺紧张了。

《药神》本来就是剧情片,但其实也有些地方会有纪录片的实验性的影子,只是路泽远没有那么大胆。

两人还讨论了《不要碰我》中大量提到的性,边缘人群,还有一些视觉艺术的东西。这对路泽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区域,而这次谈到的东西他未必会和其他人讨论,但因为彼此刚认识就是纯粹出于电影方面的讨论,所以反倒来的坦荡。

来自阿迪娜的观点,其实很多时候也有新的启发。当然大多数,对于他这种正统教育培养上来的导演,感到是有一些难以接受。

只不过人与人之间的观点本来就差的很多,大家求同存异,相互交流借鉴就对了。又不是来合并同类项的,难不成还吵起来。所以大家热聊到电影闭幕式开启,才结束。

阿迪娜·平蒂列和《不要碰我》,其实不是路泽第一次遇见罗马西亚的作品,或者说他的作品也是经常和罗马尼亚新浪潮碰撞的。

路泽第一次来柏林电影节,当时摘得金熊的就是罗马尼亚电影导演卡林·皮特·内策尔得《孩童姿势》。然后前年在戛纳遇见了《雪山之家》和《毕业会考》,都是其中代表。

所以罗马西亚新浪潮,听起来很厉害对吧?但这个词命名就有点意思,因为这并不是像比如文艺复兴浪潮,或者说现在的ai浪潮,“罗马尼亚新浪潮”仅仅是被命名,并没有发表创作宣言或提出理论纲领。

借用克里斯蒂安·蒙吉的话说,就是:其实我对它也没什么概念,我只是知道它正在发生,并且我也身在其中。人们经常说,如果一个国家有一个好导演,那么就有一个作者,有两个的话,就有一个学派,有三个的话,就是一个浪潮。

但确实,虽然没有明确指引,但也符合新浪潮出现的传统:第一个是处于危机中的民族电影工业,2000年,罗马尼亚电影工业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居然没有任何一部故事长片出现。

第二个是一涌而出的佳作与新人导演,比如蒙吉、普优、柯内流、裘德等等导演。

第三个是在电影语言,视听风格上有明显的创新和突破,这些就各不相同不一而论了。所以总之从那时候开始,罗马尼亚电影开始大放异彩,在国际上斩获各种奖项,大获成功。

但这浮沉十载,当套路化的美学体系在国际上不再吃香,当今年的《不要碰我》遇到如此多的争议,如何转向罗马尼亚电影创作转向的艺术合法性,可能会是这些导演的问题。

转型,即为退潮。

路泽觉得这股新浪潮也许会退潮了。

嗯,不管退不退潮,第6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如期拉开了闭幕式的帷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