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内迁(2/2)
自从大汉重新掌握凉州,并且勾连西域以来,凉州地区羌人的日子又变得不好起来,尤其是凉州的豪强们,在西域贸易之中赚到了不少好处,也是更加心向朝廷。
断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这几年闹事的羌人,因为阻断了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甚至不用朝廷出力,凉州本地的豪强们便出面解决掉这帮子人。
而在汉人活动的压缩之下,不少羌人生存区间日益缩小,也是有些小部落,在头领的带动之下,主动要求内附。然后凉州方面,也是准备按照以往的惯例,把他们安置在凉州的一些郡县之中。
这些事情也是被雒阳的秦谊知道,一直在提防五胡乱华事件爆发的他,可是一直关注着让异族内迁的事情。
但是在这个情况之下,内迁却是处理异族的一个很好的方式,毕竟对异族占尽杀绝实在太花钱了,稍微有点儿不注意,甚至还会死不少人,还能赚钱的内迁自然成了首要选择。
面对着因为生存环境日趋恶劣,想要内迁换一口饭吃的异族,秦谊也只能允许少量的部族内迁。
不过比起历史上毫无章法的内迁,秦谊也是制定了几项规章制度。
首先,凡是内迁的部落,其头领给予一定的财物奖励,但是从此之后头领必须和他的部落分开,再也不能有所联系。
其次,内迁的部落也要进行细致的拆分,必须把这么一个整体打乱成一个个的原子,让彼此之间失去以部落为纽带的联系、
最后,就是安置的时候在全十三州范围内进行安置,不止限于那些边郡进行安置,甚至有一个一百人的小部落,一通安置下来,竟然被分置到除去交州和扬州的其他十一个州中。
这样的安置手段,比起整个部族异地安置,无疑要浪费很多精力和钱财,也很考验官员的能力,而大汉百姓也不总是善良的,某些安置的胡人,可能也会受到欺压。
但这对秦谊来说,却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把内迁的部落完全打碎,均匀的散布到整个天下之中,才能利用大汉的人口优势,短时间内将他们给消化掉,那种整体异地安置的办法,对民族融合一点儿用处都没有,只会造成双方的矛盾。
正是因为秦谊对内迁部落进行得强制规定,所以这十年来,并没有多少部落愿意内迁,毕竟对部落首领来说,一旦内迁,他将失去对整个部落的控制,部落里面的亲人,很有可能终其一生都不能再次见面。
只有那些实在是过不下去的部落,才会选择内迁,而一旦进入内郡,他们便想跑都跑不了,只能按照大汉官吏的命令生活下去。</tent>
三国之宜禄立志传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