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奇幻 >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 第二百零三章 商业集团(二)

第二百零三章 商业集团(二)(2/2)

目录

不过正如丁济所说的,人各有志。台湾银行的对外贸易,还是需要这些商人的鼎力协助的,因为台湾银行只是一个平台,能不能做成生意、做成什么样还要靠这些商人,台湾银行只是每年负责集中交割、结算罢了。只要这些商人们按时纳税,政府派捐的时候也能“拔一毛以利天下”,那么这就完全是可以容忍的。要知道,就在短短几十年前,明朝政府想问这些商人们收税,那简直就是不可能的事情,更别提时不时地派捐了。那些商人们自己整天风花雪月,吃喝玩乐,谁管你政府国防开支缺钱啊!所以说,他们在东岸人面前已经足够“乖巧”,放在前明能让那些官们把眼珠子瞪出来,那么你还要求什么呢?

“这次老夫将诸位召集起来开这么一个会议,倒也没啥别的意思,其实就是为了上定铁路的修建。”说完一番开场白后,丁济扫视了一番周围,然后进入了正题,只听他说道:“上定铁路耗资巨大,如果一切均从本土采购、运输的话,那么前后总要花费近四百万元的资金。这笔钱,官府是很难拿出来的,因此还是要咱们商会帮忙想想办法。”

“目前上头初步定下来的意见,是成立上定铁路公司董事会,董事会设总董一人、分董十人。其中总董由南铁公司指派,全面负责上定铁路的日常经营,拥有一票否决权,同时在战时可征用铁路运输军需物资及人员;十位分董嘛,上虞、余姚、鄞县、定海四县的交通局站各占一席,这就是四席了,而剩余的六席呢,据说台湾银行会出资,因此也要占掉一席,这就还剩下五席……”说到这里的时候,丁济顿了一下,成功地吊起了大家的胃口。

铁路这种东西,行会的诸位成员们并不陌生,甚至其中很多人还去山东专门乘坐过。烟台和青岛之间那么远的距离,如果乘坐专线数字!在前明的时候,几十万两银子即便在江南也已经是了不得的超级富豪了,这会过去了几十年,宁波虽然流入了不少白银,货币比起明末的实际价值有些贬值,但三十万元真的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数字。

如此说来的话,那么也就只有合股出钱,以行会的名义认购席位了,这是唯一的办法。至于说放弃认购这种事情,先不说这铁路肯定盈利,回本应该不是问题,单就说一旦行会成功地认购了席位,进入董事会,那么未来必然会在铁路运输上有自己的发言权。到了那时候,运谁的东西,不运谁的东西,先运谁的东西,后运谁的东西,就都有了可操作的空间!而如果你放弃了这次机会,让别人筹集到钱款成功进入了董事会,那么日后当你需要用到铁路运输货物的时候,说不定就会受到别人摆布了,这是很有可能发生的事情,不得不防。

所以,认购上定铁路董事会席位的事情,既能获得日后的长期分红,也能在货物运输上获取额外的利益,同时更能为自己谋求一个更体面的社会地位和更高的影响力(这一点尤其重要),故已经事成必然,方式大概也无外乎就是大家一起筹钱,然后以行会的名义进入董事会,谋取两个分董席位。至于这两个席位由谁去代表,这就要看他们内部协商得怎么样了,估计到最后还是免不了要比谁钱多。

而东岸商人们的这种做派,其实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经过之前几十年的积累后,现在他们越来越倾向于在政治上为自己寻找一个靠山,或者干脆就是自己进入体制,保证自己财产安全的同时,也可以为自己的商业帝国谋取更大的利益。就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缺啥补啥一样,商人们有钱但缺乏政治权力,于是便开始在这方面动脑筋,他们前面支持、赞助有前途的学生,期望他日后进入体制步步高升,后面也有与政坛新锐联姻结亲,同样是为了增加在政治方面的发言权,现在更是打算通过上定铁路的时候直接进入体制,并期望通过铁路这种划时代的物事结识更多的大人物。

毕竟,他们都有万贯家财,生意大多也都稳定了下来,可以说衣食无忧,很多人日子过得不一定比东岸本土执委会主席差,但却没有主席的权力,这如何能不让人神伤呢?这次上定铁路修建筹款的事情,就是一个绝好的增加他们商人集团发言权和影响力的机会,谁若是放弃那可就真是傻子了!

不就是一百二十万元的现金么?一年也就出个三四十万罢了,行会这么多成员呢,一人出个万儿八千就差不多筹齐了,跟玩一样,多大个事啊!

本书来自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