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2/2)
胡淑妃质疑道:“小公子就那么小一个孩子,能用多少冰?况且他还是住在陛下寝殿,用的是陛下的分例。”
主管太监没想到这个淑妃娘娘这么难缠,他还以为淑妃今年第一次盘点,应该是手忙脚乱很多地方都顾不上的,更别说发现冰窖里少了一些冰了。没想到跟他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这个胡淑妃有几把刷子的,怪不得能这么快坐稳淑妃的位置,被陛下和皇后器重。
他偷偷地擦了擦冷汗,小心翼翼地回答道:“娘娘有所不知,陛下宠爱小公子,给小公子的吃穿用度都是不吝啬的,今年天气刚热一点,还没到用冰的时候,陛下就派人过来取冰给小公子用了。最近更是,要奴才一天三次往承光殿送冰块,一次就是往年一天的量,所以冰窖的冰才比往年用得快啊。”
胡淑妃便让宫人拿来算盘,按照他说的数快速地算了起来。主管太监在宫里干了这么多年活了,哪里见过一个主子会用算盘运用到这种炉火纯青的地步的?这宫里头的主子哪个不是养尊处优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每天就吃喝玩乐睡,算账这种事情都由身边的奴才来负责,什么时候需要主子亲自来算宫里的用度?
所以他看胡淑妃麻利地拨算珠的样子,都看呆了,这个胡淑妃,怎么跟别的妃子不太一样?
他不知道的是,胡淑妃进宫以前不过是个贫寒之家的女儿,自幼就帮家里干活,小小年纪就开始持家了。因为家里穷,一个铜板都要掰成两块用,所以要弄明白每一文钱都用去了哪里,哪些又是可以省下来的。为此,她便整日带着算盘,用钱的时候都要用算盘算一算,久而久之,她的算盘就运用得炉火纯青了。
胡淑妃快速地算出了个数,还是跟账本上的对不上,她把算盘给主管太监看,说道:“就算小公子五月份开始用冰,一天用十五桶,到现在一共用了五十多天,最多也就八十多桶,但是冰窖用出去的冰,除去各宫分例的,少掉的可远远不止这个数,你说,多用的那三十多桶冰都去了哪里?”
主管太监被胡淑妃问得冷汗连连,低着头支支吾吾地应道:“可、可能是今年冰块存储不当,有些融化成水了,所以少了许多。”
胡淑妃冷冷道:“存储不当融化成水的部分早已经排除出去了,再怎么存储不当,也不应该有这么大的误差!”
说着,也不听主管太监狡辩,就对尚宫说:“姑姑,本宫怀疑少掉的冰被拿去做什么不正当的交易了,你派人去在冰窖值班的宫人的房间搜查一下,看看有没有可疑的东西。”
尚宫姑姑应了一声,就带着人去搜查主管太监他们所住的地方了。
主管太监见尚宫带着人去搜他的房间了,两条腿一软,瘫在了地上,面如土色。
不一会儿,尚宫就带着人回来了,一起拿回来的,还有一个沉甸甸的布袋,主管太监不用看,都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了,是杨侍官贿赂他的银子。
如果只是一般的银子,他都不用这么害怕,问题是杨侍官给他的都是整块的官银。官银是各地财政将收税来的银子重铸而成,是用来入库的,主要用在军饷赈灾官员的俸禄和朝廷的工程上,拿到官银的人必须要将官银切割或者熔化才能使用,不然将会犯下砍头大罪。
当初杨侍官把官银给他的时候,他想的是不告诉别人就行了,他自己偷偷藏着,等以后告老还乡了,出宫后再找地方将官银熔成碎银使用,所以就大胆地收下了这些官银,没想到居然被细心的胡淑妃给发现了。
尚宫将搜出来的官银放到胡淑妃面前,胡淑妃一看到银锭子下面的官印,脸色一变,拍案而起道:“大胆奴才,居然敢私藏官银!”
主管太监本就提心吊胆地害怕着,被胡淑妃这么一吼,直接就瘫在了地上,半晌才反应过来要求饶,不停地磕头道:“娘娘饶命啊娘娘!”
胡淑妃大声质问道:“说,这些官银是哪里来的!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主管太监抖得像筛子一样,两股战战地应道:“回、回娘娘的话,这些官银都是侍官打赏奴才的,奴才什么也不知道啊!”
胡淑妃冷哼一声:“打赏你的,打赏你这么多?说,你是不是私下里跟他达成了什么交易,所以他才给你这么多官银?冰窖里少掉的冰,是不是跟这些官银有关?”
主管太监哪里想到胡淑妃这么聪明,一下子就联想到了,连忙叫苦道:“娘娘,奴才知错了,奴才不该贪这点银子,做了错事,求娘娘饶命啊!”
胡淑妃刚正不阿地对左右宫人说:“来人,冰窖主管贪污受贿,擅自将冰窖里的冰卖给杨侍官,违反了宫规,将他押下去严审!”
主管太监还想求饶,但马上就被人拖下去了。胡淑妃拿到杨家私吞官银的证据,冷冷一笑,心想这下我还扳不倒杨家?不过她虽然拿到了证据,却没有直接汇报给乾德帝,而是走了流程,将盘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报给了皇后娘娘,让皇后出面告知乾德帝,这样,杨家就不知道是她故意针对他们了。
皇后听说了冰窖主管贪污一事,又见到胡淑妃从他房间搜出来的官银后,觉得此事非同小可,便将这事和官银一起禀告给了乾德帝。
乾德帝看到从主管冰窖的太监那里搜来的官银后,龙颜大怒,下令追查这些官银的来历,最后查到杨侍官的住处,居然从杨侍官的寝室里找出几箱官银。
虽然官银出现在宫里并不奇怪,朝中臣子有女儿在宫里当妃子或者女官的,怕女儿在宫里过得不好,从自己的俸禄里分一些银子进宫补贴女儿生活也是人之常情。但是朝廷命官,就算是正一品的大臣,年俸加上粮食和各种补贴合计也只有一千多两白银,像杨侍郎三品的,一年最多也只有几百两白银。
但是,从杨侍官房间里搜出来的那几箱官银,就足有五百两之多,几乎抵得上杨侍郎一年的俸禄了。就算杨侍郎再怎么疼爱进宫当侍官的儿子,也不可能有这么多银子给杨侍官傍身,更别说这还只是剩下的。从掌管冰窖那个主管太监那里的情况看来,还不知道杨侍官赏出去了多少官银呢!
这件事引起了乾德帝的重视,他收缴了杨侍官住处来历不明的官银,又派人去查了杨充容的寝宫,从杨充容的寝宫里又搜出好几箱官银,数量之多,远非一个三品侍郎能够拿得出来的。
为了查明这些官银的来历,乾德帝又派刑部和御史去调查杨侍郎,插手杨侍郎监管的工程。然后从杨侍郎家的仓库里发现远超于杨侍郎为官几十年年俸的白银,御史在调查工程资金流向的时候,发现了漏洞,有一大笔钱不知去向。经查实,那笔钱最后经的是杨侍郎的手。
在刑部和御史的调查之下,他们找到了杨侍郎为官多年的贪污证据,贪污饷银竟多达十数万两白银,受贿次数更是多不胜数,影响之恶劣,轰动朝野。
短短几天时间,杨侍郎就坐实了贪污受贿的罪名,从炙手可热的三品大员沦为阶下囚,家中财产全数充公,男女老少入牢的入牢,散的散,风光一时的户部侍郎府一朝之间倾塌。
而杨充容和杨侍官知情不报,与杨侍郎狼狈为奸,亦被剥夺封号和品阶,打入冷宫。和杨充容杨侍官走得比较近的嫔妃和宫人,则视情况轻重处置。
其中,徐宝林温御女等人因为从杨侍官那里收下太多涉及贪污的官银和物品,犯了知而不报之罪,也被剥夺了封号,贬去浣衣局当洗衣女工。徐宝林和温御女等人的下场使得宫里一时人人自危,生怕乾德帝突然想起她们曾经奉承过杨家姐弟的事,将她们也贬去浣衣局。
乾德帝这样做,更是表明了自己对小公子的态度,这宫里没有人能跟小公子作对,敢跟小公子作对的下场只有几个,要么处死,要么去冷宫,要么贬去浣衣局。不论是哪种下场,都足以让人害怕,乾德帝便用此来威慑后宫,从此再无人敢挑衅小公子在宫里的威严。
杨侍郎贪污一事,足以让杨家垮掉,所以胡淑妃之前收集到的,关于杨侍郎用人尽可夫的小倌充当儿子送进宫给乾德帝的证据就没派上用场。而且杨侍官一事事关帝王的名誉和尊严,史官也不敢记入史册,后宫和朝廷虽然知道这事,但也不敢声张,生怕乾德帝恼羞成怒惩罚他们。
不过杨侍郎此举还是令人感到唏嘘不已,堂堂一个三品大员,为了圣宠,居然做出认一个伎子做儿子的荒唐事来,真是丢尽了为人臣子的脸面。百官上朝路上,也将此事作为谈资议论,一时杨侍郎名声扫地。
胡淑妃在揭发杨侍郎贪污一事里立了大功,受到了帝后的称赞。胡淑妃却谦虚地将功劳让给沐婕妤,称是有沐婕妤指导,她才能不负众望地完成今年的年中盘点,又从盘点中发现杨家贪污一事,又委婉地提出让帝后重新重视沐婕妤的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