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仙侠 > 过河卒 > 第一百三十六章 残局

第一百三十六章 残局(2/2)

目录

最大的权谋就是开会议事。

你想要搞宫变,可以议事。想要解决问题,可以议事。想要搞斗争,可以议事。想要个人表演,还是议事。

召开议事,布置任务,让手底下的人各自认领一项工作,主官就提要求。这叫调度议事。

过段时间再召开议事,听取工作进度的汇报,该表扬的表扬,该训斥的训斥,施加压力,这叫推进议事。

如果遇到实在推不动的工作,超出能力范围的工作,这个时候还可以向上汇报,请求上级的援助。

如此周而复始,工作解决了,功劳也有了。

小殷作为小掌教,本身就是带着资源下来的,要人有人,要钱有钱,她只要掌握了做题的公式,直接往上套,那么就一定能干出成绩。

小殷也许不太明白这里面的道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过她在玉京整天跟着看,跟着学,已经无师自通,照搬就行。

说白了,她很多时候就是在模仿齐玄素,包括说话的语气、行事方式等等,遇到不会的地方,想想老齐是怎么做的,然后照抄就行了。

这也是为什么说一县的人才可以治天下。

另一边,吴光璧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在这条隐蔽战线上,他们是一败再败,从形势一片大好,转眼变成局势糜烂。

几个重要人物被抓,一扯就是一串。

然后风向就变了。

虽然嘴上都是什么忠义之士,但在策反的人里面,忠义之士其实占比并不多,主要是被改编的黑衣人和官吏,不习惯道门的体制,还是想要回到朝廷的体制。

除此之外更多是两类人。

一类是被道门损害了利益的人,所以才要反道门。这一类人以儒门之人为主。道门对于儒门的压制主要体现在政治上,不允许儒门之人参政议政,不给予其政治地位和权力,这也天经地义,因为儒门是战败者。这让许多儒门之人大为不满,所以要反对道门。

不过道门并不反对儒门之人经商,所以这些儒门之人也谈不上光脚,还是穿着鞋子的,不乏豪富之家,这类人更多是人心不足蛇吞象,想要更进一步。

只要局势不对,这些人不会死硬到底,立刻就会缩回头去,继续做道门的顺民,毕竟不失为富家翁。

还有一类人是想要浑水摸鱼,或者说搏一个出身,以江湖人为主。

在道门独大的世道中,江湖不仅是边缘地带,而且是灰色地带,对于平民百姓来说,这些江湖人还算个人物,在上层阶级看来,始终是上不得台面。他们便想要借着这个机会,跃升阶级。

在他们看来,如果朝廷赢了,固然是好,封官加爵。朝廷不能赢,他们还可以转投道门,混个招安待遇。最好是两边僵持不下,都要拉拢他们,能够两头吃。怎么能说他们没有光明的前途呢?

这种人自然没有坚定立场可言,是十足的投机者,乌合之众,一旦风向不对,立刻就会一哄而散。

现在局势不对,已经不断有人退出,观望,摇摆,甚至有人开始蠢蠢欲动,想要向道门检举揭发,反戈一击,以此减轻罪责,戴罪立功。

眼看着就要失败,吴光璧如何不发愁?

他万万没有想到,小殷这个鬼丫头竟然如此难缠,非但没有闹笑话,反而直接给了他当头一棒,现在小殷还满世界通缉他,明里暗里派人找他的踪迹,他再留在金陵府,只怕是自身难保。

这可如何是好?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