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4章 杂家的传承;当下妖族的出路(1/2)
如果是以往的人教,恐怕还真不一定能够管得住李世民。
但是现在李淳风的神通道法,绝对算的上是三界一流.况且李淳风还有杀手锏,“陛下,你也不希望让三藏圣佛知道,你是个篡改国史的天子吧?”
李世民最是看重自己的名声,如果这世间没有没有那么多的长生者,或许历史的真相,也就只能是任凭胜利者来书写。
但在这个世界之中,情况显然不同。
有很多的历史见证者,都非常清楚那一段儿历史的内幕,还并非是他李世民能够只手遮天的。
再加上他如今有了新的目标当年玄武门之变虽然确实是他心头上的一根刺,但他也并不是太在乎国史之中的记载了。
因为他想通了一件事情,只要自己的成就越高,当年玄武门之事,就只会证明其正确性。
别说他现在还多出了几百年的寿元,未来还能把握在他自己的手中。
但也是从此之后,在李淳风的引导之下,人教便逐渐退出了史官的行列.李世民既然已经开了这个先河,那么就不怕后世的君王们效仿。
而一旦出现这样的事情,即便是你皇帝说没有干预国史的修订与编撰,但国史的可信度,还是会直线下降。
与其如此,倒不如退出史官,自己单干。
对于人教史官这样的行为,李世民也没有阻止,说实话当年非要看国史这件事情,也确实是他自己不地道,但许敬宗修改过后的稿子,也是让他看的真舒坦。
什么移接木、张冠李戴,甚至是无中生有的手法,把李世民看的自己都有些招架不住。
他只是想要将当年“玄武门之变”的事情,运用春秋笔法美化一二.却没想到许敬宗直接从他们老李家太原起兵开始修改,什么他的父皇做出错误的决策,是李世民力挽狂澜,救唐军于水火大哥李建成嫉妒贤能,阵前屡出昏招,背地里拖李世民的后腿等等.
且这许敬宗不愧是当年的秦王府十八学士,人品虽然不行,但这笔力确实非凡。
若非李世民就是当事人,且深知当年的所有事情.很难不相信许敬宗所写,就是事实。
不过这其中并非没有漏洞,杜撰而来的东西,当然会有破绽况且三界之中还有那么多双眼睛看着,这也就让李世民打消了修改国史的念头。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真实的史料记载,对于李世民,以及大唐后世来说,都是一笔十分宝贵的财富。
许敬宗.最终还是被闲置了起来,若非必要恐怕李世民也很难再去启用他。
而许敬宗也绝非是寻常人,趁着大唐气运鼎盛,人族大兴.他又得了国史主修职,竟当真让他在弘文馆内,得到了一份不菲的机缘。
当年的诸子百家虽然在汉之后,便逐渐消亡,但百家之中都有其独特的主流思想流传于后世,惟有一家比较特殊.那就是杂家,毕竟杂家一向是“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博采众长号称是“于百家之道无不贯通”,却并没有其本身独特的思想。
除却杂家之中,真正顶尖的几位人物之外其实大多数的杂家弟子,都是对于诸子百家什么懂一点,但没有一项是精通的。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有那般才能,能够将百家学透。
即便是杂家代表人物吕不韦、淮南王刘安以及尸子尸佼,也都有其专长之处,并非真正精通了所有的百家学说。但“兼儒墨,合名法”这一学派特点,还是得到了传承只是后继无人,逐渐没落。
许敬宗,正是在弘文馆之内,研读了《吕氏春秋》与《淮南子》,而有所感悟得到了杂家的传承。
许敬宗本身的才干是毋庸置疑的,李世民也是物尽其用,便将他放到了大唐学宫之中,让他在其中静心研究杂家之道。
许敬宗本人并不气馁,这看似是对他的闲置,但如果他当真能有所成的话,也并非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并且,许敬宗还在大唐学宫之中,认为了一位道友.对方虽然是算是道门出身,但其实并不纯粹.却对于杂家学说,有着非常深厚的兴趣,这一来二去的便同许敬宗结成了好友。
许敬宗的这位好友也不是旁人,正是三界
张果老虽然是受过老子的指点,但老子可并没有将他收入门下,不过张果老却从那以后,一直做道士装扮认真说起来,他其实并非是正经的道门弟子。
但他本身对修道的感悟,还是相当深厚的,故而才能在大唐学宫之中,当一个讲经博士.因为他“阅历”深厚的缘故,故而很多学员都喜欢来上他的课。
如今在大唐学宫之中,也算是小有名气了。
张果老虽然“年纪”不小了,但他对于知识的探索之心,却并没有停止.大唐学宫的诸子百家之间,基本是处在一个不设防的相互交流状态之中,不论是张果老,还是许敬宗.都从别家身上,感悟到了很多有用的东西。
兼容并蓄。
本就是这个时代的发展主题,大唐学宫只是冰山一角罢了。
要知道整个大唐如今都在推行“三教合一”,一旦完成了这个创举,大唐的国运,恐怕还要更上一层楼到时候三界之中别的势力,恐怕就真要生存在大唐的压迫之下了。
如果说以往,三界的生灵会认为大唐是在痴人说梦,但是现在他们基本上不会怀疑大唐是否有能力办到这一点,因为那只是时间问题。
尤其是李世民还成功后度过了天子死劫,增加了最少二百年的寿元.就连原本对于人族来说,最最紧迫的时间,现在似乎也并不是什么太大的限制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