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新的底气(1/2)
如果提到明朝,那就绕不开朱元璋这个开局一个破碗的开国皇帝。
如果提到朱元璋,那就绕不开明初四大案。
空印案、郭桓案、胡惟庸案和蓝玉案。
这四大案的经过和结果都是众说纷纭,尤其是结果。
比如说争议最多的空印案,结果到底是肃清内政还是滥杀无辜,直到后世也没有一個确切的答案。
再比如说蓝玉案,到底是为了惩戒,还是说为了朱允炆的继位扫清障碍,也是一样直到后世都没有个确切的答案。
然而,现在,这明初四大案变成了明初五大案。
第五案,税制案。
具体用时多久无人清楚,只知道在永乐皇帝朱棣开始动手到结束,用时不过一个月左右。
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人被押送应天,应天城南的刑场累计行刑超过三万余人,上至内阁大学士黄淮、解缙,下到商人,无一不有。
这还只是在应天行刑的,还有很多人是被连坐的,比如说那些犯官的家人们,他们都是由锦衣卫派人监督,最终在各地行刑。
直至结束之时,这个税制案牵连已经超过十万,可以说是历朝历代都十分罕见的。
然而,最令人吃惊的还不是这个,而是云南。
……
应天城,长安街。
“瞻壑他还是不愿意进京来吗?”
站在黄府的大门前,朱棣看着和以前完全判若两样的黄府,言语中的失意可谓是相当明显。
“回陛下。”纪纲低着头,语气有些畏缩。
“据吴王殿下的说法,世子殿下早在得到新税制的实施消息后就开始了行动,前往升华府帮助黔国公稳定安南局势。”
“据吴王殿下说,新税制的实行能够更好的帮助朝廷稳定住那些由暹罗和南掌等国涌入安南的百姓。”
“所以,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朱棣没有回话,而是叹了口气,从怀中掏出一枚令牌,交给纪纲。
纪纲托着令牌一句话都不敢说,缓缓后退。
别人或许不知道,但他很清楚,这枚小小的令牌,关系到了十三个人的生死。
以陈谔为首,解缙、黄淮、胡俨等十三人的性命,就等待这一枚令牌的发落了。
令牌一到手,一个时辰之前就在城南刑场等候行刑的十三人就被宣告着要踏上轮回转世的路了。
朱棣看着面前短短几日就破败不堪的黄府,微微闭起双眼。
没多会儿,朱棣就转身离开。
城南刑场,一十三名刽子手手起刀落。
……
以陈谔为首的十三人,朱棣本想是留给朱瞻壑,让他亲自来下这个命令,但在他以八百里加急给云南送信之后,得到的却是失望的回答。
象征着皇帝身份的辇驾缓缓地离开,早早就在远方观望的人们也缓缓地聚拢了起来。
一时之间,这曾经辉煌的黄府犹如菜市场一般,嘈杂不堪。
很快,一道消息随着皇帝辇驾的回宫开始在应天府内流传。
云南,率先落实新的税制,并且已经开始按照新的税制开始征收夏税。
这个消息一出,整个应天城都沸腾了起来,时隔半年,人们再次想起了那个在除夕晚宴上力压诸国使臣的少年。
只是,他们不知道,在这个消息的背后,却夹带着一位皇帝,也是一位长辈深深的遗憾。
-----------------
云南,临沧茶区。
新的税制必定会伴随着血雨腥风,不仅对朝廷来说是这样,对云南来说也是一样的。
这是必然的。
对于安南来说,实行新的税制很简单,因为这里等于是破而后立,虽然仍旧是受云南管辖,但这里有个好处,那就是所有的人都是派过来没多久的。
都是归附于沐家的人,听话。
对于安南各个府被沐家的人所占据这一点,朱瞻壑并没有啥想法,相反他还挺乐意的,因为他的目光并不在这里。
朱瞻壑已经奏请应天,让朝廷派遣新的官员来这里,在要求上和以往有一点不同。
必须要辛卯科或者是壬辰科的世子。
辛卯科指的是永乐九年的那次科举,而壬辰科指的则是永乐十年的那次科举。
在明朝,其实在即时候补的规定被落实之前,明朝的官员就有替补的存在,只不过那时候的替补和现在的替补是不一样的。
那时候的替补与其说是替补,倒不如说是学生。
也就是士子登科之后,朝廷不会直接给你安排官职,而是让你到某地或者是某个部门去当替补,让你在这个期间去学习,累积经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