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奇遇“怪人”(2/2)
许宏涛一下子有些愕然,他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呆呆地站在那里,不知道说什么好。
许久之后,许宏涛回过神来,他说:“为什么你不卸了?那么多的人都愿意卖我们的产品,你倒不愿意卖了?为什么?”
那人脸上的表情依然淡淡的,没有任何变化,既不恼怒,也不喜悦,他依旧很淡地说:“卖的人那么多,别人都卖,我就不卖了。我这个人是个怪人,不喜欢凑热闹,也不喜欢跟风。这样吧,你到别处走走,看看别的商店要货吗,反正我就不卖了。”
许宏涛呆立了许久,他有恍然一梦的感觉,他也不知道说什么好,在这个显得特别成熟的男人面前,他觉得自己很渺小,也很单薄,他觉得自己根本不是这个人的对手,他也不知道对方的强大在哪里,他觉得这人伤佛是一尊大佛,你看不清他的全貌。也仿佛他是一个身经百战的拳击手,你一拳打过去,仿佛打在棉花包子上,也仿佛打在石墙上,总之,你能明显地感到拳头落在了空处。
许宏涛有些不好意思,因为他对这位老板的拒绝不明就里,他是莫名其妙地败下阵来。
虽然他心里纳闷,但还是非常客气地和老板打了招呼,告别之后出了这家商店。许多年之后,许宏涛真正成为白酒行业的内行和佼佼者之后,他一直记得这位开商店的屈老板。屈老板是从专业的角度给许宏涛上了一堂课,当时许宏涛并没有听懂,但在不久之后,他慢慢悟出了,他觉得这位开商店的中年人是他事业上的第一位真正的老师。
许宏涛出了这家商店,心里十分纳闷,他觉得很沮丧,也觉得十分好奇,这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人?他为什么对商品的包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而且似乎说得很有道理,也特别内行。他在得知许宏涛已经联系到四五家商店后,却突然不要了。从刚开始那种仔细的研究看,他似乎对这几款酒有特别的兴趣,但是为什么突然之间就不要了呢?这让许宏涛百思不得其解。
越是想不明白,就越想知道真相。许宏涛和许多人一样,有着强烈的好奇心,甚至比别人更好奇。他想了解这个人的一切信息,想知道这个人怪异举动的真实原因。
不远处有个商店,并不大,一间小门店,但似乎很久了,从招牌的颜色、门店的墙体、外墙上斑驳的广告以及整栋建筑的陈旧等等,完全能看出这是一家有些年头的商店了。
进了店里,店主是个五十多岁的男人,脸上刻满皱纹,肤色并不是很好,是那种经历过风吹日晒的颜色,衣着也很普通,穿的是一件中山装,蓝色的,显得有些老旧,也不干净,看得出好久没有洗了。许宏涛也看到了,店里的货物很丰富,但显得杂乱无章,比他这两天见过的任何一家都要显得脏乱差。店面好久没有动过,墙面上有长期烟薰火燎留下的沧桑感,和明显的岁月印痕。仔细地去看那些货物,也显得陈旧杂乱,有些商品的外包装并没有取掉,而是从包装上掏个洞,把东西从洞里往出拿。地上的纸箱里,货物杂乱,纸箱的盖子随意地开着,甚至歪歪扭扭,有些物品在地上随意堆放,外包装上溅上去的水渍痕迹明显,一看就知道好久没有动过了。许宏涛对这类店面本身兴趣不大,知道即使和老板谈成生意,销量也会特别有限,不会成为重点客户。但他觉得不放过任何一个客户、不落下任何一个角落,是一个好的推销员应有的素质。故乡也有这样一句话:哪个骨头上择下来的都是肉。也有人说,斤里不添两里添。销售每一件商品,多少都会产生利润的。而且,大小也算是个客户。
许宏涛照例作了自我介绍,也把这家商店从货物种类齐全这一方面进行了夸奖。他觉得,如果要说一件东西好,或说一个人好,这件东西、这个人总会有千般的好。如果要说一件东西或一个人不好,那么,这件东西或这个人也会是千般的不好。他记起一个典故,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世间万物,确是这样,好坏都凭一张嘴去说。
对于听到别人的表扬和夸奖,许多人都不会特别反感,大多数人会欣然接受,而且会觉得十分惬意和舒服。如果不是奉承得太肉麻,让人觉得这人说出了假话,许多人还是非常乐意听的。
这位老板当然也不例外,他对许宏涛的奉承照单全收,而且十分舒服。
和这个老板打过招呼,许宏涛便依以前的习惯,介绍了自己的丘泉酒,老板接过许宏涛递过去的样品,看了一会儿,问了些价格之类的问题,之后对许宏涛说,自己卖酒不太行,主要以销售日用杂货为主,家在县城外五里路的一个村子,家里地多,劳力少,到了农忙季节,他会关掉店门,回去干地里的农活。只有在家里的事安顿下之后,他才会来到店里开门营业。他的生意一直很一般化,每年挣不了多少钱,仅能挣个零花钱。他说:“开这个店,挣钱多少是闲事,最起码自己用东西,享受的是批发价。”
听完这个老板的自我介绍,许宏涛的心里凉了半截,他觉得这不像个生意人,这种虽然经着商,但思维习惯还停留在几十年前计划经济时代那种模式,根本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市场变化需求,用这样的思维习惯去做生意,只会越做越差,也许会关门倒闭的。
许宏涛这样想着,但他还是尽量地介绍自己的产品,那人也答应以后卸货,许宏涛掏出笔记本,记下了这人的地址信息之类,在数量上,他每种只写了两件。不求走量,只求市物占有率吧。
说完这一切,许宏涛还有个想法,这个商店离那个很有城府的屈姓老板的商店并不远,屈老板的情况,这个人肯定知道。ap.
非***婉地问起屈老板,这个人便开始介绍,屈老板原来在某供销社工作,是采购人员,人特别精明能干,经常在外面跑,为单位采购商品,前几年国营商店越来越不景气,工资什么的也不能及时发到手里,屈老板便提前办了退休手续,回来办起了这个百货商店。
怪不得他的货物摆放跟别人不同,许宏涛心里想。虽然知道了不多的关于屈老板的个人信息,但真要了解这个男人的思想和生意场上的经验,真的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许宏涛觉得,最好的办法,还是直接和他接触,跟他聊天,跟他做朋友,只有特别熟悉的情况下,也许他才能说出真话,说出他在生意场上的经验,而这些,一定对自己有用。
许宏涛用了近一周时间,基本跑完了这个县城的所有商店,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店主答应卸货,只是有些人家报的数量太小,每种一两件。
回到丘泉酒厂,来到销售科,许宏涛向科长柳中强汇报了自己这一周多的销售情况,他拿出整理好的客户资料,让柳中强看。柳中强看到许宏涛递过来的纸上,写着地址,商店名称,所要的各类酒的数量。在纸的最。他高兴地说:“很不错嘛,小许,你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县城去,第一次跑市场,就跑得这样好,看来你完全适合做销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