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都市 > 酒道 > 第21章 做事得负责任

第21章 做事得负责任(2/2)

目录

许宏涛说:“说到别人面前,会让人笑话,觉得我有野心,或者觉得我闲操心。但是,说真实话,我的确是一直在想,怎么能把酒厂搞好,让酒厂赚到钱,也让自己赚到钱。说真的,我希望赚到很多钱,另外,我也特别想在市场上好好表现一番,把这个企业搞好,也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

杨梅有些钦佩崇敬地望着许宏涛说:“你就是和别人不一样。你的想法既新奇古怪又让人觉得切实可行。”

两个人一边说着话,一边沿行人稀少的街边走着,后来杨梅说:“咱们回去吧,回去以后,你好好休息几天。”

许宏涛说:“走吧,也不早了。再说,也没有什么事了,还是早早出发,下午早早回去。”

回到宾馆,和康师傅退了房,几个人上车出了院子,向丘泉镇驶去。

回到酒厂时,下午四点钟了,吃下午饭还早,许宏涛交了账,对杨梅说了自己的打算,杨梅说:“你先别回家,咱们明天去我家吧,先和我的父母见上一面,再商定和你家里人去我家的事。”许宏涛觉得这话有道理,于是,就决定第二天先去县城里的杨梅家。

该做些什么准备工作呢?许宏涛心里想。后来,他觉得最起码仪表要好一些。于是,洗衣服,之后,和杨梅一起上街理了发,感觉一下子精神了许多。

第二天早上,杨梅请了假,和许宏涛去镇上的车站,等待发往县城的班车,去杨梅家里。

许宏涛说:“给你家里打个电话吧,说一下咱们要去。这样不声不响的去,不知道合适不?”

杨梅说:“我昨天下午已经打过电话了。是在门口的小卖部里打的,那里刚装了计时的公用电话。”

许宏涛说:“那就好,要不我们突然出现,吓叔叔和姨一跳。”

杨梅说:“即使不说也不要紧,我原来没打算说,去那个商店买东西,看到新装了电话,于是,就给爸爸单位打了一个电话,他也刚好在办公室里,我简单说了一下你要来的事。”

从丘泉镇到县城的班车并不多,每天也就两三趟。其实,这也算是乡镇和县城之间最多的车次了。

别的乡镇,每天只有一两趟。但是这半年内,乡镇和县城都出现了一种全新的运输工具:三轮车。当地人把它叫“蹦蹦车。”这种三轮车速度特别快,时速可达五六十公里,以一种单缸的柴油机做动力,排气管没有消音设备,跑起来发出比较大的声音。车主在车厢上面加装了棚子用来遮风挡雨,可以用来运输货物,还可以改作客用。当然,作客运是被禁止的,但车主们为了挣钱,还是偷偷摸摸地搞客运。

这种三轮车在镇上出现也有几个月了,而且越来越多,车主都是农民,以客运为主,主要跑县城,也跑包车,许宏涛坐过一次,觉得有点不安全,以后便有些害怕这种车。因为车主不经培训驾驶技术,便直接上路,安全隐患是比较大的。

两人等了好一会儿,也不见班车过来。站在他们旁边的好几拨人,陆陆续续被三轮车拉走了。不断有三轮车主上前问许宏涛走不走,许宏涛看看那些外表简陋的三轮车,以及那些司机似乎为了炫技,猛刹车,猛打方向,猛转弯。这一切,都让许宏涛觉得更不安全。他曾想,如果是自己一个人,也许还要好些,但和杨梅两个人,就更不能去坐这种风险很高的车了。

两个人在简易站台那里等了一个多小时,终于等到了公交车。上了车,车上人很多,没有坐位了。因为是过路车,他们不坐也得坐,否则又得等不知多少时间才能有车。

一个多小时后,公交车终于摇摇晃晃的到了县城。下了车,许宏涛说:“走,咱们到那个最大的超市里买些东西吧。”杨梅说:“路边买些水果就行了。”许宏涛说:“那不行,第一次去,东西非得买好一些。”.

两人去了县上最大的那个超市。超市有五百多平方米,对于在小店里买东西习惯了的人们来说,这里的一切都那么新鲜,那么时尚。许宏涛半年前来县城时,这家超市刚刚建好不久,听说是南方人建的。人们都说南方人意识先进,头脑灵活,比北方人会做生意,许宏涛进去一看,确实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各种货物琳瑯满目,而且种类齐全,许多商品是小城里的土著没有见过的。

许宏涛和杨梅两个人进了超市,在品种繁多的商品面前,他们真不知买些什么。后来,许宏涛买了些营养品,又买了些水果,还买了一箱奶。昨天晚上,许宏涛曾想着提上一箱丘泉粮液,再买些别的。后来他觉得杨梅在酒厂工作,也许家里不缺这些。

到了杨梅家里,已经十一点了,杨梅的父母都在,他们知道女儿要带男朋友回来,已经早早的开始做饭。杨梅的父母见到许宏涛之后都很高兴,让他坐下歇息。许宏涛仔细打量了一番杨梅家的情况,这是一套七八十平方的三室一厅的房子,显得小巧紧奏,看起来也比较新。家俱有新有旧,看得出来,有些家俱是从农村的老家搬来的,有些是后来新添置的。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