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都市 > 酒道 > 第22章 旁观者清

第22章 旁观者清(2/2)

目录

到镇上之后,许宏涛并没有见到同村的熟人,于是,提出加几块钱,让车主把他送到家里,车主答应了。

不一会儿,三轮车便把许宏涛送到了家门口。爹妈见到儿子,都很高兴。妈在厨房做下午饭,没听见门外三轮车的声音,见到儿子进来,特别惊喜,忙问是怎么回来的,许宏涛说坐三轮回来的,爹和妈都说,那东西特别方便,也特别快,和汽车差不多快。

许宏涛说:“快是快,也方便,但唯一的坏处是不安全。司机没培训过,也没驾驶证,基本全是新手上路。”

爹说:“咱们农村人,谁还上什么地方培训?买个拖拉机也罢,买个蹦蹦车也罢,买回来第二天就开着上路。原来我觉得那些东西很神秘,后来一看,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一上去就能开,说明也没有什么神秘的。”

许宏涛说:“机械那些东西,把原理掌握了,基实也没有多复杂。关键要有安全意识,得注意安全。我今天回来坐那个,心里捏着一把汗,生怕出什么事。”

老妈说:“没有啥,不要那么害怕,那个安全着呢,听说比四轮的汽车都安全。咱村那个虎林,买了个三轮蹦蹦车,生意可好了,不断有村上人僱了去街上拉东西,或拉人走亲戚什么的,特别方便。”

许宏涛说:“以后还是尽量不要坐,不是很安全。”

说闲话的当儿,母亲就把下午饭做好了。农村人吃饭早,那会儿才四点多,他们一般情况下是吃过饭之后要去干活呢。

三个人坐在炕边上吃饭,父亲问起许宏涛这段时间的工作,许宏涛详细讲了自己除本地区那个县的业务外,还跑了漠南地区的三个县,市场总体来说发展得还可以。父亲说:“那么大市场,你一个人咋跑得过来?”

许宏涛说:“第一次去市场,得了解市场,得找能合作的人,一旦把合作伙伴找好、货供上之后,以后就会越来越简单了。谁是客户,就奔谁去,别的商店也就不去了。”

母亲说:“那就好,那样你就轻松了。”

父亲瞪母亲一眼说:“能轻松?一个人跑四个县,而且是最远的县,能轻松得了?”

母亲说:“我一个农村老女人,又不知道那几个县有多远,说一句话,你就碰我一句,这样不好吧?儿刚回来,能不能让气氛好一些?”

母亲虽然对父亲的态度不满意,但是并没有生气,这几句话说得和颜悦色,父亲也就嘿嘿两笑,等于向老婆认了错,也就啥事没有了。

许宏涛知道,父亲和母亲经常这样,但争吵之后,马上啥事也没有了,烟消云散,这点让他对父母放心。

父亲问了他的销售情况,他详细讲了对待地区内市场和漠南地区市场的不同方式。父亲说:“只要能推销出去,就要抓住机会尽快推销,做生意我虽然不大懂,但是能想得来。咱村有个小伙,前几年刚包产到户那会,在街道摆摊子当裁缝,生意特别好,但他人变得牛皮了,做活儿也没有原来那么认真细心了。另一个原因,他下午回来也不加班加点给人家赶制了。一件衣服,在他那里,没一月时间做不出来。后来他在别人指点下,改变了方式方法,招了些学徒,速度比原来快了许多,但生意一落千丈,没有多大起色。我后来觉得,生意到了一定程度,就要抓住机会,多挣几个钱。要不,这个机会一过,你想再等机会,就会特别难。”

父亲停了一会儿又说:“我以前扬场你见过吗?”

许宏涛忙说见过。这会儿,他的脑海里闪过的是夏日的午后,一场小麦碾完,用木杈抖出麦草,把麦粒和麦衣的混和物推成一堆,但要把麦衣清理出去,得父亲用木锨,一锨一锨地把这些混合物撒向天空,在自然风的作用下,把麦粒和麦衣分离开来,这种方式叫作扬场。

父亲说:“生意就像扬场,风大、风向正的时候,动作就要麻利些,也就是要快一些,抓紧时间,这样,才会扬出更多的麦子。否则,就把机会错过了。”

父亲的话许宏涛完全听得明白。那些季节性的农活,他也没少干过。但父亲话中蕴含着的意思和道理,许宏涛完全明白,在许多年后,许宏涛完全控制并发展壮大了丘泉酒厂时,在中高管理层的会议上,许宏涛多次对他的下属们讲过这个“扬麦子”的故事,他说:“这其实就是一个抢抓机遇的问题,机会来了,你就要抓住这个机会,一定会事半功倍。如果机会失去了,你还想找回来,就会有许多困难,绝对会事倍功半。”

下午父母也没有去干什么活,这个季节上,活儿也不多,都是些无关紧要的活儿。几个人在家里说些话。从上次回家,到现在已经几个月过去了,许宏涛没有再回到家里来。刚回家那会,他看到父母明显的苍老了。

许宏涛还没有来得及提起自己和杨梅的事,母亲就说了:“我和你爹年纪都大了,你也老大不小了,到了该娶媳妇的时候了。你如果在外面跑没时间操心这事,我和你爹就找人给你说。咱家条件不好,我觉得说个农村的也行,在你们酒厂大门口,或那个街道上,开个商店什么,你每天一下班,就能吃上一口热饭,两个人也能天天见到。”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