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川西民俗博物馆(2/2)
“怎么办?这里是曾经全国有名的大地主刘文彩的庄院,进去看看吗?”
“好啊,好不容易来这里了,进去看看也好。”张瑞积极响应。对于张瑞的好奇这一点,许宏涛是知道的,他也特别愿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满足她的这个小愿望。
于是几个人都下了车,小白停好车之后,去窗口买了4张门票,每张20元,几个人便进了这个古朴的大院子。
他们首先来到的是婚俗厅,旧式的房间内陈列着曾经用过的花轿和洞房里的烛台等生活用品,还有拜堂等仪式的雕塑。生活中常用的许多老物件在房间的各处陈列着,从这里完全看得出这是有钱的大户人家的陈设。
因为旁边有别的人,张瑞只是悄悄地对许宏涛讲着眼前的每一个物件的用途,当然,她是以自己的理解去讲的,但许宏涛完全能感受到她的专业和对那些东西的理解。
之后他们来到了生产生活用品陈列厅,这里有生产生活中使用的各种农具和工具,件件看上去都是有些年头的古旧之物,有大件的牛车风车之类,也有小件的扇子、笔墨纸砚文房四宝等物件,还配以表现川西风情的组画,向人们讲述并展示这些东西的用法并且描绘了不同的生活场景、人们的生活状态和风土人情。
他们去的第三个地方是民间工艺和民间文化展厅。这里面有川西各个地方出产的不尽相同的竹器、刺绣、草编、蜀锦、雕刻、泥塑等,还有流传于北方的皮影道具、木偶戏、川剧的道具等。
张瑞每到一处,都特别好奇,对每一个物件,她都想仔细看看,有些东西她甚至还想伸手去摸摸。面对院内高大的建筑和这些老物件,张瑞不由得感慨万端:“这些都是历史的沉迹,以后会没有了。从这里,后世的人们会知道以前的人们是怎样生活的,尤其是富人们是怎样生活的。当然,那个时代的人们,生活得再好,也不及现在普通人的生活。”
他们在这个大院子里慢慢地看这些陈年旧物,许宏涛说:“以前听说有收租院,也不知哪去了。”
张瑞说:“这几年有了新的说法,当然,这都是些自由撰稿人调查之后写的文章,说刘文彩虽然做过一些坏事,但也做过好事。再说,雇佣别人为自己干活,付给别人报酬,这是很正常的,像咱们,也是雇佣了好些工人的。工人通过劳动获得报酬,咱们通过支付报酬获得劳动,再通过劳动生产出的产品获得利润,这种方式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正常的,只要中间不存在强迫,双方是自愿的,就是正常的交易。但是,在特殊的时期,却被说成了不正常。”
“你了解的东西就是多。”许宏涛说。
“以前就喜欢看书,这些年有电脑了,上面有些文章,也写得很好,我就会看下去。有些人的博客,也很不错,从这些里面更能了解到以前所难以了解的东西。从这次来这个大院,看得出社会还是在不断进步的,这些都让人欣喜。”张瑞说。
许宏涛和张瑞走在前面,小白和小陈走在后面,他们漫步在这个大院子里,张瑞感到特别惬意,她对许宏涛说:“我喜欢不同的生活节奏,也特别喜欢高效又快节奏的生活,那样的生活,我会有工作带来的成就感和荣誉感。当然,工作完了的时候,也喜欢这种适闲的慢生活,置身于田园和山水之间,怡然自得,让身心都放松下来,安静地享受清静悠闲的生活状态,和朋友谈天说地,谈经论道,也是特别舒畅的。”
“就是,我能够理解你的这种心理,有特别强烈的文人气息。”许宏涛说。
走在后面的小陈听到了,接着说:“张部长有诗人的浪漫气质,如果是在古代,应该去仗剑天涯,喝酒、赋诗、结交文朋诗友。”
张瑞说:“我只是有那个想法而已,到目前为止,只是说说,等到有充足的时间了,出去看看,回来写些文章,像余秋雨《文化苦旅》那样的文章。当然,我仅仅是说说而已,也许一直是个理想。”
几个人正聊着,杨经理打电话,问看得怎么样了,许宏涛看看张瑞说:“差不多了吧,该看的基本都看了,正在院内看树木和建筑物。”
杨经理说:“我马上到大门外面了。”
许宏涛说声好,之后挂了电话。张瑞听见了,对许宏涛说:“咱从这边走过去,再从那边走过来,之后再出去,行不?来到这里了,我总想着能在这个院子里走走。”
许宏涛看着张瑞微微扬起向着自己的满含笑意的脸庞,粉嫩、洁白,眉角眼稍都充满温情,她柔弱的秀发在阳光下显得特有光泽,这一切都让许宏涛感到怦然心动,其实他也愿意跟张瑞漫步于这样一个幽静又宽大的院子里。
他们转了一圈,回到大门口的时候,杨经理正在和一个工作人员抽烟聊天。看到他们出来了,杨经理把烟头扔到地上踩灭了,之后说:“好看吧?里面全是些破烂的玩意儿,那年我进去了一次,之后对那些东西没有了一点儿兴趣。我觉得没什么好看的。”
许宏涛笑了笑,没有说什么,他看到张瑞微微的皱了皱眉头。
杨经理说:“那我们就走吧?那个厂子也不太远,在这个镇上的一个村子里,马上就到了。”
许宏涛说:“那就走吧,你走前面带路。”
一行人上车出发,正说话间,杨经理的桑塔纳停在一个院子的门口,小白也把车停在杨经理的车旁边。几个人下了车,杨经理说:“这里原来是一个小学校,后来搬迁了,旧房子被付老板租过来做了厂房。过不了多久,他们也会从这里搬走的,要去市上新建的工业园区,那里有标准化厂房。”
进了院子,许宏涛发现这里的房子并不旧,而且全是平房。杨经理把他们领到一间有“总经理办公室”牌子的房子前时,已经有人出来了。出来的人比较年轻,三十出头,长相帅气,见到许宏涛就伸出手来,并且热情地说:“你就是许总吧?杨经理说你们要来的。”
杨经理介绍说这是付总,年轻有为,很高。并且介绍了张瑞和小陈她们。
坐在办公室里聊了一会儿,付总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咱们去车间看看吧,我这摊子虽然看着没情况,但生产能力不算低,每天生产两三万个手提袋呢。”
出了办公室的门,付总逐个介绍:“这排房子原是单间的教师宿舍,现在用于我们的工作人员办公,会计、出纳之类的。这间是库房,还有这几间,也是库房,每种材料放一间或两间房子,也有的房子里面放没有来得及拉走的成品。后面这些比较大的房子,就是我们的生产车间。来,咱们进去看看。”
进了一个车间,身着工作服的女工们正在制作袋子,她们用的机器很先进,袋子折好,放机口上划过去就粘在一起了。付总说:“这是用高温粘合,又快又结实。这些加工好的袋子,还得熨烫处理,才能清点数量打包入库。”
在另一边的一个车间里,大型机器正在印刷袋子上面的图案和文字,整卷的材料从这边进去,从那边出来之后,全都印好了,之后进行裁剪,再把裁剪好的原料送到加工车间进行加工。
许宏涛发现,这里生产的全是覆膜袋,袋子的厚度、色泽、结实程度等,都要比邛崃那个老头生产的高级很多。
在车间看了生产,来到办公室重新坐下喝茶。从玻璃厂回来之后,许宏涛对小陈和小白已经说过,谈生意的时候,他们在现场也行,不在也行,没必要正襟危坐。当然,这里面也没有什么秘密可言,总之一切放松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