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生产和贮存(2/2)
徐厂长也在车间里巡查,见到许宏涛,两人打了招呼,许宏涛问了最近的生产情况,以及当下的贮酒量。徐厂长说:“按去年的基酒出库情况看,今年的产量完全能满足销售,即使再增加二分之一的销量,也完全能满足供应。再说,我们现在对于优质基酒的贮存,也有了100多吨。现在咱们的产量,如果正常生产,每年可以达到1000吨。”
许宏涛说:“那就好,生产上不能松懈,你看着安排的满满当当,只要把东西生产出来,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这就像以前人们说的囤里有粮,心里不慌。”
徐厂长说:“对,确实是这样。”
徐厂长陪着许宏涛看完所有的生产环节,看了贮酒罐和库房里的酒海,分别时许宏涛说:“有两件事我想听下你的意见,你安顿好生产后过来,咱俩说说。当然,也不急的,我还要去财务科一趟。”
徐厂长说:“我去安顿一下,半个小时后过来。”
许宏涛到财务科后,了解了一下最近的回款情况,财务上的工作人员说:“最近是淡季了,回款的客户并不多。”许宏涛问了支出和账面余额,叮嘱他们要及时核对客户打款情况,不要拖拉,否则会影响出货速度,进而影响到企业信誉。
许宏涛进去的时候,杨梅也在财务室里,许宏涛提问时,别的工作人员回答之后,她补充两句,态度上也比较谦和低调,这点让许宏涛特别满意。
许宏涛出了财务宝,去销售部的时候,杨梅主动跟了上来,杨梅对许宏涛说:“总体上来说,各部门还算不错,基本上都比较认真。”
许宏涛说:“我知道,好几天没在了,看一下。”
销售部现在的叫法是市场发展部,但由于厂里大多数员工都是本地土生土长的,交流用的是方言,虽然许宏涛、杨梅他们也会说并不标准的普通话,但不习惯说。因而,在口述某些职能部门时,依旧会习惯性的用原来的称谓。
销售部部长刘明辉并不在办公室。办公室里的小伍告诉许宏涛,刘部长昨天去县上参加一个朋友儿子的结婚仪式,这家人用的是咱厂里的酒,刘部长说他去参加一下。之后向许宏涛介绍了最近几天客户的回款情况。许宏涛肯定了几句,又鼓励了几句,出了销售部办公室。
许宏涛对杨梅说:“我想关于技术员的事和徐厂长商量一下,你先忙去,回家了我再对你细说。”杨梅微微一笑,转身走了。
许宏涛经过王厂长的办公室,顺便进去,王厂长正在抽烟喝茶,见到许宏涛进来,从桌前站起来给许宏涛递烟,许宏涛摆摆手说:“不抽。”两人说了几句闲话,许宏涛问了最近购进的粮食质量和价格,以及库存情况。许宏涛说:“质量一定要把好关,不能有发霉变质的,也不能有带杂质的,当然,价格也要合理,不能高于市场价,否则别人笑我们呢。”
王厂长以前说话嗓门大,是大大咧咧的一个人,但现在对许宏涛说话好多了,主要是声音有意变小了。他手里的烟永远一根接一根,虽不是什么好烟,但消费量很大,曾和别人开玩笑说自己是中国好烟民,国家烟草总公司应该给自己颁发特别贡献奖。
对于许宏涛提出的要求,王厂长连声应诺着,并且说:“那是那是,你把这工作交给我,我一定会办好的。”
柳中强并不在办公室里,他手下的那几个人也不在。前几天柳中强和许宏涛打过电话,商谈过关于销售的问题,也汇报了打开市场的艰难。陕西的白酒市场,西凤酒的上千个单品,占据了消费市场的大半壁江山,形成了铜墙铁壁之势。别的地产品牌进行补充之后,外地酒的空间就特别小了。
许宏涛和柳中强再次达成共识,对于陕西市场,难以做到全面开花,只能做到以点代面。许宏涛对柳中强现阶段的工作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只要取得的利润能养活得了他们几个人和车,也就可以了。当然,他现在最大的愿望是柳中强他们能招到几个实力强悍、网络较好的优质客户,一举冲击低迷的销路,打开陕西的部分市场。当然,无论怎样,销往陕西市场的产品,是不能倒灌回来的,这个原则得坚持住。果然,在许宏涛的提示下,到这年的后季,陕西市场确实出现了几个大客户,他们的销售特别不错,虽然销得最好的单品是50元左右的,但每次要货,都是1500件左右,而且一个月左右会销完,甚至还不够。
许宏涛到自己的办公室不久,徐厂长就过来了,端着自己的玻璃茶杯。许宏涛让他坐下,并上前递给徐厂长一支烟,帮他点上,自己也吸上一支,这才坐下来,两人说些厂里的事。
许宏涛抽烟很少,大多时候不抽烟,但有时却抽,偶尔连续抽,一根接一根,达到了王厂长的境界。厂里的许多人和许宏涛说话时,会不由自主的给他敬烟,许宏涛一般都是拒接。他想抽时,却会给在场的每人发一根。因而,他的抽烟没有规律可言,到后来,别人在他面前想抽烟时,也就自己抽了,不考虑他了。
两人的话题很快扯到了正事上。许宏涛说:“我和你要商量的是两个件事。第一个是技术员的事,当然,咱们厂里目前的技术环节上,不存在什么问题,酿酒没有任何问题,但从长远来看,从现代化企业的发展要求来看,技术员问题必须解决掉。现在叫技术员,但如果从长远去看,厂里得有技术研发人员,这类人中比较高级的和比较专业的,叫国家级酿酒大师,得有相关学历和文凭,又得善于包装炒作自己,但不能太过,太过让人以为是江湖骗子,也会损害企业形象。但如果太老实,又会成为书呆子,干什么事都墨守成规,缺乏创新,这类人也是不行的。”
徐厂长说:“你说的意思我明白,要有真正的技术,熟悉白酒生产的整个工艺流程,还得有文化和学历,之后还得会恰到好处的宣传自己和酒厂,找出宣传的亮点。”
“对,你说得完全正确,我就这么个意思。你对生产一线的工人比较熟悉,你觉得里面有年龄合适、有文凭、人又聪明的工人吗?当然,这个聪明的尺度要把握好,如果成了精明,到时候完全掌握了技术,也有了社会影响力了,不在我们这里干了,出去说些内幕,这样就不好了。当然,咱们也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内幕,但每一个人,一个企业,总有些不愿让别人知道的东西吧?再一个因素,我们培养一个人也不容易,好不容易成功了,却不愿为我们工作了,这种现像也是我们不愿看到的。因而,这个人尽量要选中、选好。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们也可以从外面招聘。如果这样的话,这事也就不急迫,到时候需要用人了,招聘几个,每年给些钱,也不要他们长期待在厂里,隔段时间来一下,检查指导一下,拍些照片,宣传时不缺位就行。当然,这种办法比较简便快捷,但我觉得这不是一个踏踏实实做企业的人的思路。因而,我还是倾向于从一线工人中选拔培养比较优秀的年轻人,把咱们的技术掌握之后,由厂里出费用,联系学习的地方,再派出去学习,不断进步,成为咱自己的人才。”许宏涛说。
徐厂长说:“行,这个事交给我,我下去再思忖一下,尽快答复你。”
许宏涛说:“好的,那你就留些意,操个心。我要说的第二件事,是咱们的贮酒设备,我觉得有必要更新一下。咱们的酒液,现在基本是两种贮存方式,一种是原来的酒海贮存,另一种是新买的不锈钢酒罐。酒海虽然不错,但容积有限,远远跟不上目前的形势。不锈钢酒罐装酒方便,通过泵也能出进自如,但我觉得这终归是不怎么好。在四川,我看到有些酒厂把不锈钢酒罐就立在院子里,任由风吹日晒,咱们还好些,在酒罐上面做了顶子,避免了太阳的暴晒,但四面来风,温度也跟随季节在变化。我们知道,酒要好,要处在恒温恒湿的条件下,让其自然老熟,这样一来,酒味就更醇香,对人体有益的微生物也就会更丰富。因而,作为一个想长远发展的企业,对酒液的贮存必须有个长远的规划和思考,而贮存的方式方法,是首要考虑的问题。现在,我们的产能增加了,完全能满足市场供应,优质酒还有节余,在这种情况下,怎样贮酒这件事,也就必须考虑了。我和你商量的第二件事,也就是这个。”
徐厂长显然没有任何心理准备,他白净的脸色有些变红,看上去有些不好意思,拿烟的手也有些微微发抖,他说:“这个,这个……”几个这个之后,徐厂长说:“那就首先要考虑用什么贮存。酒海这东西,这些年也没有人会做了。再说,也没原料。另外,就要建造大型的库房,把酒罐摆放在房子里,这样也就避免了风吹日晒,也基本能达到恒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