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都市 > 三国:我靠系统漏洞艰难求生 > 第239章 请使荆州

第239章 请使荆州(1/2)

目录

广信的学官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有朝一日能亲眼见到大儒郑玄和蔡邕二人亲自坐进官学之中观看本地的学典,并商议如何改编《急就篇》之事。

其中冼氏学官几次踟躇欲言,只是同周遭同僚对视后又垂首沉默下来。

“伯喈先生。”

好不容易找到个和蔡邕独处的时间,冼学官才凑近行礼,皱着眉为难道:“……这圣人之言开蒙幼童也就罢了,怎么还有俚人的事蛮夷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如何能教授知识,反而叫他们生智开慧呢更何况我等先前只教导族中子弟,如今要广信幼童都入学……岂不是我等家学有外传之忧”

蔡邕对于家学是很尊重的,但他实在很想说,这交州氏族恐怕难以真有可称为“学”的学说,最多不过算是一家之言,但看着冼学官异常慎重的眼神,他只能好言宽慰:“只是教导蒙童识字,并不涉及讲学,使君也不曾强令诸位,若果真顾及此事,拒了便是,也无甚妨碍。”

“二位先生大爱,某自愧不如。”冼学官发自内心的松了口气,忍不住多劝一句,“传学之事……唉,二位先生都知道这事的干系,我费尽口舌或许也无用,但还是想请二位先生爱惜羽毛,只在交州这偏僻地弄弄也就罢了……”

他说到此处见蔡邕神色依旧,叹了口气,想到这什么《劝学疏》是蔡邕郑玄两位先生的弟子所献,便骂了一句:“痴儿狂妄,早晚带累师门!”

蔡邕顿时就不乐意了,即便他本人内心也有几分不赞成自家弟子此次的蒙学设想,但他如何能心平气和的见别人抨击此事当即拉着冼学官的衣袖开始引经据典论述传学的正当性和必要性,听的冼学官几次点头,差点一转态度开口叫好。

除去冼学官,广信的不少氏族都对这所谓的“文教之策”颇有微词,只是自刘备入主以来划定户籍,兴修水利,百姓多有受益,加上又败了俚人和士燮,这些人也就袖手旁观,只等刘备在此事上栽跟头罢了。

种平觉得在刘备身边算是他穿越以来过的比较舒心的日子了。

不提每日都能去蹭甘夫人的鱼汤,自水闸的事可以让李蒙接手后,种平大半时间都和刘备待在一起商议蒙学事宜,每每灵机一动,冒出个堪称天马行空的“我有一计”,刘备总是适时放下手中事物倾听。

广信的公务对于种平而言堪称透明,毕竟无论是谁的官署他都能不告而入,甚至还会被主动要求去帮忙。

种平肉眼可见的松弛了许多,曾经总是对献策之事顾虑重重,逼着自己多做事少做梦,或许也是怕世间真有鬼神,入梦者,面目非。

“伯衡,你看我这黑将军如何英勇不英勇”

刘琦兴冲冲提了一个草笼子,定点在刘备府前“捕捉”到溜蹓跶达走出门的种平。

种平先看了一眼尽职尽责守卫在刘琦身后的朱冯,总觉得要不是还有这门客在随时提醒,刘琦都快堕落成“此间乐,不思荆”的阿斗了。

……不过说起来阿斗,算一算还有八年出生要不还是找个时间让樊阿给玄德公看看吧,这也老大不小了,怎么连个孩子都没有……

种平短暂的分了神,随后凑近那草笼子看了一会儿,不得不说这蝈蝈油光水滑,鸣声嘹亮,确实不同凡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