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竞技 > 明末之白衣天子 > 第917章 重整河山改沈阳

第917章 重整河山改沈阳(2/2)

目录

但是我们可以在规则之下,在城内建立民宅,出租或者出售给新移民,整顿全城的同时,还能够增加收入。至于其他国计民生的办法,那就不是几句话能够说的清的了。”

“对对对,这种事情不适合在这里来谈。”

张鹿安连忙接口道,身边的阎尔梅会意,也是转变话题道:

“朱大人身在关内,不知道可有关于这天下的最新消息?”

“先来说说咱们大明吧,原本的西北米喇印起义,其人已经殉国;江西方面的金声桓和王得仁也是相继殉国;最近又听说李成栋也在赣州军败了,其本人也掉入河中淹死;

北方山西倒是吸引了数十万清军的注意力,但是山西的老百姓蒙受的损失也是非常大的,清军多有屠城之举,自年初至今,恐怕死亡士民不下百万人。

目前虽然各地仍有反抗,但是依老夫估计,包括大同城内的总兵姜镶,也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清军将会很快肃清山西的义军,大帅能够趁机抢占辽西,可以说眼光非常独到,但是也需要防备清军即将而来的反扑行动;

至于其他人事,知道了反而令人心生烦闷,大明永历朝廷内总是争吵不休,内斗有余,外战慌乱,如今清国大臣济尔哈朗亲自前往湖广战场,恐怕湖广的何督师必定凶多吉少;

对了,顺军的余孽高一功和李过已经先后身死,原顺军更加一盘散沙,除了李过的养子李来亨带人退向了茅麓山区外,其余将领估摸着整日里都在矛盾和抢劫中摇摆不定。

反观西贼的余孽,倒是在云贵发展的很好,因为距离实在太远,老夫也不太清楚具体情况。”

“清廷内部如何?”

“前年阿巴泰死,去年正值壮年的豪格被幽禁而死,都说是被多尔衮给毒死,为了斩草除根,多尔衮还诱杀了豪格的亲信将士一千余人,引得老亲王代善大为不满,不过很快代善也相继病死,本月中,豫亲王多铎又在出征的路途中病死,这四位完全可以独当一面的清国皇室将领已死,可以说清军满洲兵的整体实力下降了一半。”

“他们四位的作用竟然那么大?是不是太夸张了?”

“一点也没有夸张之处:

代善是后金夺取辽东之地的最大功臣,阿巴泰的侵明给清国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使得清国可以渡过那两年的饥荒;

豪格实际只以数千人马先后平定了陕西和四川,杀西贼张献忠,兵锋直指云贵;

豫亲王多铎就更不用说了,败李顺,破中原,平定江南,收服降兵百万,培育战将千员,说他是清国入关后战功第一,绝不为过!”

“既然如此,那岂不是我们的机会来了?”

“倒也不能大意!经历过一系列的投降汉将复叛后,清廷已经开始逐步改变策略,比如今年开始宣布废除满汉隔离措施,允许满汉自由通婚,重用汉族大臣,限制满洲贵族的无序圈地,以彰显自己为中原正统和天下共主,北方一定会慢慢安定下来。”

张鹿安对于朱国梓说的话非常重视,随即陷入了思考之中,却还是被朱国梓的话打断:

“大帅之前是不是和朝鲜方面有过条约?”

“是也,主要内容就是让他们终止与清国的联系,而转而继续朝贡大明,每年向我们进贡四万石军粮。”

“那大帅可知道原来的朝鲜国王李倧已经于今年病逝的消息?清廷已经派遣内务府和礼部的官员,从海路前往汉城,册封李淏为新的朝鲜国王……”

“什么?”

张鹿安感受到了深深的背叛,更加不可思议的是,自己布置的那么多内线,竟然都没有向自己传来消息,到底哪一环出了问题?

既然朝鲜方面败盟,张鹿安有权以此为理由,出兵对朝鲜进行讨伐,但是真的有必要吗?

朱国梓好似看出了张鹿安的想法,立刻建言道:

“大帅先不要生气,李淏早些年作为人质留在盛京,本身就对清非常惧怕,他的行为也是可以理解,大帅没有必要现在就大动干戈。当前最重要的事情是稳固辽东和辽西之地。”

张鹿安按捺下内心的不满,接受了朱国梓的建议。

接下来的几天之中,张鹿安整日里都是和朱国梓、王征和阎尔梅在一起讨论,未来的行政建设和战略发展。

大明永历三年七月初一

张鹿安最后确定将辽西和辽东合并,取意辽地安宁之意,建立新的辽宁省,将盛京城改回原来的名称沈阳城,作为新的辽宁省的首府。

将整个辽宁省划分为金州府、振兴府、复州府、耀州府、辽阳府、沈阳府、铁岭府、锦州府、宁远府,分别任命了文武官员,以贾名杰为辽宁省首任巡抚,以韩云为布政使,以朱国梓为按察使,以在蒙古草原影响较大的蒙古降将伊拜为都指挥使。

将整个辽宁省的文武班子给搭建了起来。

(本章完)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