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章 逐渐清晰(1/2)
【你不是凶手,但你知道凶手是谁。】
【如果你的目的是想找我聊聊,我建议你尽快行动。】
【否则,等你犹豫再三作出决定的时候,我必然已经将本案侦破了。】
陆一在山巅的某块巨石上,刻下了三行字。
就在刚刚,他想通了几个细节,目标直指委托人与行凶者的联系。
第一,委托人绝对不是100%的维护凶手,否则他就不会联系事务所了。
第二,委托人在案发之后的一个月里,大概率没有经过那条山路,也大概率并不知晓凶手的所作所为。
因为这其中涉及到一个底层逻辑,假设委托人从一开始就知道凶手做了什么,那么帮助后者隐藏、逃离了一个多月,此时心生悔改和愧疚之意,直接去自首供述就行了,完全没必要大费周折的寻找陆一。
不过,上述推断还存在一种特殊情况,即“委托人自己就是凶手”。或许他感觉警队的办案能力也就那样、认为自己主动跳出来也不会暴露蛛丝马迹,所以“假委托”其实是一种挑衅行为。
但这同样说不通,因为他报出的坐标是在山顶,银川三人大概率是直接从空中降落至此、发现委托取消再原地起飞的。
整个过程,若非他们三个临时决定去附近游玩一番,是肯定无法在下山的途中发现轿车的。
因此,银川他们撞见那辆轿车,应该算是小概率事件,甚至连委托人自己都可能没想到!
综上所述,将这些思路整理一下,就可以大致推测委托人的心理活动:
1. 他是在联系事务所的那天前后,才刚刚发现轿车的事。
2. 出于某些特定的因素,他没有选择报警,而是向正义事务所发送了坐标。
3. 这些特定因素,基本就是和凶手的身份有关。委托人不仅猜到了是谁做的,并且大概率和凶手的关系不错。
4. 他联系事务所,很可能是为了和陆一本人见面。包括后面撤销了委托,也有可能是发现来人并非陆一,决定暂时保持沉默。
5. 他想和陆一交谈的内容,恐怕和凶手的身份脱不了干系。但陆一不太明白,自己在这个过程中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难道他想找陆一帮忙求情,让君莎小姐网开一面、无视法律的约束?
陆一认为自己没这个面子,也必然不会答应这方面的请求。但话又说回来了,委托人究竟是什么身份?他确定见到陆一本人,就能起到作用吗?
如果是攀关系、谈交情的一类人,陆一还真能说出一个群体的名字,——暴走族。
那群家伙刚好也是长期生活在山林之中,并且在关都地区的成员和陆一关系不错。或许犯下此案的凶手,就是暴走族成员?而联系事务所的委托人,是这伙成员的老大?
陆一很快否定了这个思路,因为沙漠地带并不适合暴走族飙车,他们生活在这里实在有些憋屈。
那么,针对委托人的身份问题,是否可以从他“不留电话、只发邮件”的细节中,推理出什么信息呢?
1. 他可能只有电脑或其他类型的通讯工具,没有手机。
2. 他可能是位“失语者”,无法通过打电话的形式沟通。
3. 它可能是宝可梦,能够使用人类的电子产品,却无法使用人类语言。
4. 他完全可以在留言的时候,备注“一定要陆一本人到场”,但他却选择了另一种方式。这说明,此人并不想提前抬高陆一的警惕,也不想让除他之外的任何人,知道自己想见他。
委托人的画像越来越清晰了,陆一认为他的身份应该很特殊,才会特别在意露面的细节。
于是,他把目前推断出的线索简单汇总,便急忙赶去了下一处调查地点。
……
山林木屋。
“川哥,大比鸟说竹筐附近,好像有些异样的痕迹。”
阿磊蹙眉看向银川,此时后者正和圈圈熊交流着什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