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同人 > 盖州传 > 第61章 儒风东渐,教化一方

第61章 儒风东渐,教化一方(2/2)

目录

东北的安市县,更是历史与传说的交汇点。《大明一统志》与《明史·地理志》中的记载,让人不禁遐想,那曾经的安市废县,如今虽已化为尘土,但其留下的遗迹——古汤池县,依旧诉说着高丽与中原文化的交融。在《盛京通志》的指引下,我们仿佛能看到铁州(即汉安市县)的繁华,以及高丽安市城的壮丽,两者在历史的长河中交织,共同绘就了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

而文县,从西汉的“文”到东汉的“汶”,名称的变迁背后,是文化的传承与变迁。它坐落在复州之境,正如《盛京疆域考》所言,那片土地见证了无数文人墨客的足迹,他们或吟诗作对,或挥毫泼墨,将满腹才情倾泻于这片热土之上,留下了无数珍贵的文化遗产。

据《盛京疆域考》载“地在复州境”。《复县志》载“复州古为文县。”《瓦房店志》载复州治所,原在复州城。西汉设18县,境内是“文”县,东汉改为“汶”。沓氏县(今大连市普兰店市)。《奉天通志》载“沓氏,今金州厅东境”。《新金县志》载,西汉境内置沓氏县,为本境建置之始。由此可见西汉时平郭之辖境。唐贾耽道里记“渡辽水至安东都护府五百里,故汉襄平城也,西南至都里海口六百里,至建安城三百里故平郭县也”。据此,平郭县当时辖境当为北至今海城市界,东北至今大石桥汤池镇界,东南临黄海,西至渤海,西南至瓦房店市交界,东南至大连市普兰店市交界。

站在这片充满故事的土地上,不禁感慨万千。盖州,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名词,它是历史的见证者,是文化的传承者。每当夕阳西下,余晖洒落在古老的城墙上,仿佛能听到古人的低语,看到他们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繁衍生息的身影。那些关于盐铁的辉煌、关于城池的兴废、关于文化的交融,都化作一股股暖流,融入我的血脉之中,让我对这片土地充满了无限的敬畏与热爱。

秋风送爽,金黄的稻穗在田野里随风摇曳,预示着又一个丰收年的到来。平郭县的百姓们忙碌而充实地生活着,他们或耕田种地,或捕鱼狩猎,或经商贸易,各安其业,各得其所。

县令韩安国深知,文化的兴盛离不开经济的繁荣与社会的稳定。因此,他不仅在文化教育上倾注心血,更在民生工程上狠下功夫。他组织修建水利设施,改善农田灌溉条件;他推行均田制,减轻百姓赋税负担;他加强治安管理,维护社会秩序稳定。在他的努力下,平郭县呈现出一派政通人和、安居乐业的景象。

夜幕降临,平郭县城内灯火通明。茶馆里,人们围坐一起,品茶论道;酒楼中,欢声笑语此起彼伏;街头巷尾,更是热闹非凡。孩子们在追逐嬉戏,老人们在讲述着古老的传说与故事。这一切的一切,都让人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幸福与安宁。

“韩大人真是我们的好官啊!”一位老者在茶馆里感慨道,

“看,那城墙上的每一块砖石,都记录着我们的故事。”一位老者缓缓走来,他的话语中带着岁月的沧桑,却也充满了对家乡的深情。“我们要把这些故事讲给后人听,让他们知道,这里,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魂。”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