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频言情 > 高武大秦:公子如玉,世无双 > 第44章 清白

第44章 清白(2/2)

目录

况且,浩然书院才开办了半年,明德学宫以及各大家族的私学早已屹立不倒。

如果朝廷急需官员,必然是从这些地方推荐而来。“陛下,微臣赞同崔大人的看法。”“陛下,微臣附议。”“陛下,微臣也同意。”

紧接着,贵族官僚群体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有了崔意如带头,他们无所畏惧。毕竟这一年,他们又能运作更多家族成员进入朝廷。秦丰闻言,不由摇头冷笑,看来刚才嬴政那番痛切的言论并未改变他们的想法多少。

然而,这亦是贵族阶层的常态,他们渴望家族永续。但凡违背秦国发展的事,秦丰断然不会让他们得逞。“哈哈哈!”

嬴政朗声笑道:“好极了!看来我的一番话都被你们当成耳边风了。我倒是想问问,你们拖延科举的实施,究竟是为了大秦,还是你们那些琐碎的利益?”砰!

嬴政猛拍御案,愤怒道:“你们真以为我是温和之辈,真以为我不敢动手?席氏与杜赫的下场,难道你们真的想步其后尘?我是大秦天子,这江山我说了算,还是你们说了算?你们是为江山社稷,还是为了家族的延续?你们真以为我会怕你们?”嬴政的话语,如同锐利的刀刃,直刺贵族官吏的内心。他们还想像以前那样逼宫。

若嬴政不允,他们便会荒废政务,在寝宫前长跪不起,直至达成目的。但现在他们明白,大秦局势已变,嬴政不再是任他们摆布的人。这一切的根源,都在于秦丰。

秦丰给予了嬴政无比的信心,无论是经济、政治,还是军事或民生,他都不再依赖他们,不再忌惮他们。他们做梦也没想到,秦丰一人已足矣让他们难以应对。嬴政终于把积压已久的愤懑全盘托出,撕破了与贵族之间的界限。此刻,他感到前所未有的舒畅。

宣布推行科举制!

然而,现在的他确实有足够的资本与世家对抗。拥有军队,粮草充足,银库丰盈,浩然书院储备了成千上万的官员候补。还有独一无二的秦丰——云中君。

区区世家,有何惧怕?

起初,嬴政也想过与世家大臣讲道理,但转念一想,算了。话不投机半句多,这些饱读诗书、自视甚高的世家权臣,哪里听得进道理?

此时此刻,只有强硬的态度和威严的权力,才能斩断他们过分的欲望。秦丰站在朝堂,看着龙椅前霸气凌然的嬴政,心中暗自赞赏,这才是真正的千古一帝,应有的气魄。明辨是非,惩恶扬善,体恤民情,震慑群臣,心中有仁义,手中握有利器。绝不向任何怀有异心的力量妥协,真正的九五之尊,大秦始皇帝。

东莱侯崔意如凝视着威风凛凛的嬴政,心中油然生出敬畏。嬴政身边仿佛萦绕着一条金色的五爪龙, 之气弥漫,让人望而生畏。崔意如感叹,今后若家族官吏再试图逼宫,必须深思后果。如今的嬴政,已非昔日易于对付。

今日,他在朝堂上与贵族官吏针锋相对。

若他们就此低头,这低头将会是一生,再无抬头之时。

但他深知贵族当前的状况,连秦丰都无法动摇,更别提嬴政。根据现有形势,贵族官吏不得不低头。

崔意如上前一步,深深行礼,语气恳切地说:“陛下教诲得当,老臣铭记在心,定不负陛下厚望,将以百姓福祉为己任。”他非常机智,懂得何时硬气,何时示弱。若一味顶风作案,迟早会失去权力。

为了后代能最大程度地享受到他的荫庇,崔意如选择了暂时退让。看见崔意如屈服,嬴政心中的怒气稍减,但他并未回应。

接着,他大声宣告:“通告天下,科举考试定于今年十月初一,由郎中令蒙毅主持。不论贫富贵贱,所有学子皆可参加,我只看才学,不问出身。”他设定的时间比王绾晚了一个月,考虑到未能直接参加会试的学生,还要经过院试和乡试。按常理,这样的考试安排并不合理。

院试每三年举行两次,参与者为童生,通过后称秀才,第一名院案首。乡试也是每三年一次,又称秋闱,榜名挂榜,参与者为秀才,通过后称为举人,第一名解元。乡试后的次年三月是会试,又称春闱,榜名杏榜,参与者为举人,通过后为贡士,第一名会元。殿试是最后一关,时间在会试当年四月,榜名金榜,参与者为贡士。

通过后者的身份为进士,一甲第一名状元,一甲第二名榜眼,一甲第三名探花,二甲、三甲第一名传胪。不过这个时代还未有科举,这是秦丰与嬴政商议后增加的,与历史上的科举制度有所差异,秦丰做了些许调整,使科举制度更为完备。因此,科举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

秦始皇和秦丰已迫不及待,亟需整顿官僚体系,因此两个月内完成科举考试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

章明提出科举制度!|

这同时也是对全国官吏行政能力的一次严峻考验。

然而大秦国库丰厚,任何问题在秦始皇眼中,只要有足够的金银都能解决。即使国库耗尽,还有他个人的私人财富,而秦丰的商业帝国更是在后盾。秦始皇从未如此豪阔,如此自信满满。

此刻,他深深体验到手中权力的真实感。

氏族力量再也无法与他抗衡。

\"陛下英明!\"

\"陛下英明!\"

\"陛下英明!\"

朝廷文臣武将齐声恭贺,科举制度的决定已成定局。

从此,大秦政治体系再无与皇室相抗衡的力量。科举制度公告一出,迅速在全国引发轰动,举国上下为之沸腾。无数学子翘首期盼这一刻,等待太久太久。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寒门子弟若想出人头地,科举无疑是最佳途径。此次考试,主考官由王绾、蒙毅、李斯、尉缭、孔鲋五人共同担任,阵容堪称豪华。

明德学宫等学府的贵族子弟,陷入紧张的复习阶段。

而众人期待的浩然书院却是一片宁静,学子们心态平稳。这让人不解,是胸有成竹,还是破罐破摔?然而不少人心存幸灾乐祸,特别是那些不屑与寒门为伍的世家子弟。

他们天生优势明显,教育资源远超寒门,内心深处瞧不起这些贫寒学子,暗中称他们为穷酸书生。

科举考试是寒门与贵族学子首次实力相当的对决,也将是最残酷的一战。世家子弟虽人数少,但素质高;寒门子弟虽多,实力却参差不齐。

浩然书院三千学子代表了寒门学子的学术顶点。

他们心态沉稳,如同潜伏的猛狼,准备给世家子弟致命一击。他们不仅为自己争夺荣耀,更是为了秦丰争一口气。

若非秦丰,他们何来如此优质的教育环境?他们暗自发誓,寒门学子将在科举考试中一鸣惊人。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转眼间,已至十月中旬,气候渐冷。

今日咸阳城中,异常热闹。

原因只有一个,今日是会试公布榜单的日子。

榜单前人头攒动,既有参加会试的学子,也有看热闹的百姓。

---

公布榜单!

浩然书院和明德学宫人数最多,关系微妙复杂。

其余则是弘文馆等几所学府的学子,但人数寥寥。突然,有人喊道:“大师兄吴晨来了!”人群纷纷回头。

“哈哈,听说大师兄的文章和对策都得到了考官的一致好评。”

“当然,大师兄可是云中君赏识的人,云中君何许人也,那可是文武双全的奇才。”“哎,可惜了,有吴晨大师兄在,状元之位对我们来说就遥不可及了。”看着远处缓步而来的吴晨,浩然书院的学子低声议论。同时,明德学宫人群中传来几道讽刺的声音。“哼,小心风大闪了舌头,一群无知之辈。”

“没错,别以为有云中君撑腰就能鲤鱼跃龙门,野路子终归登不上大雅之堂。”“有我们明德学宫的小祭酒裴鸿羽在此,状元怎能落在他人之手。”听到浩然学子的言论,明德学子心中的怒火难以遏制。曾经何时,这么多寒门学子竟能与他们平起平坐。

一名浩然学子回应道:“逞口舌之利有何意义?待会榜单揭晓,自有分晓。”话音刚落,吏部官员走出公布榜单。

众人一看到榜单,立刻安静下来,紧盯着榜单,期盼万分。

哗啦啦——

榜单揭晓的瞬间,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会试第一,浩然书院吴晨。

会试第二,明德学宫裴鸿羽。

会试第三,浩然书院段流云。

会试第四,浩然书院古风。

会试第五,稷下学宫封于文。

会试第六,浩然书院。

成绩公布,旁观者一片哗然,有人激动,有人失落,有人满怀遗憾。

会试合格的三十人中,浩然书院占据了十五席,前五名就有三人出自浩然。这是多么傲人的成绩。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