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城乡婆媳尴尬多(外一篇)(2/2)
我一个在城里买了房的好友说,别看咱在城里买了房,可说到底咱是农村人,人家城里人看咱就是低一截,到啥时候也跟不上啊!唉!这城乡的差别,具体到哪都不好说啊!
(这篇还是十多年前写的,现在有点不时髦了。现在男多女少找对象早不说城乡差别了)
习惯(闪小说)
寂寥小村,常有一酱油贩沿街叫卖,但不知为何,所买者总是寥寥。村民宁肯徒步三里土路到相邻大村的合作社去买酱油醋,也不买这送上门来的货。或许是不放心质量,也或许是已经习惯了到邻村去买。
小贩走了又来,来了又走,没有一人注意。过了好几个月。有细心的村民发现小贩换人了,就趁买酱油的工夫与之闲聊,方知那原来的小贩被车轧死了。此人听后四处奔走相告,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小村里的人都开始议论这道听途说听来的悲剧了。再后来也没见过这个后来的小贩再来卖过酱油。人们照样徒步三里之遥到邻村去买。
又过了几天,人们惊喜的发现,那个原来的小贩又来卖酱油了,于是乎把他围了个水泄不通,问长问短。听小贩说了事情的原委。才知道原来小贩家确实出了点事情,只是同行因嫉妒他的生意,才造谣生事的。人人听了都把后来的小贩恨得咬牙切齿。问被诅咒者有没有找他算账,小贩说,何必呢,大家都是干这一行的,都不容易。人们在同情小贩的同时又对他高尚的品德肃然起敬。后来小贩再来卖酱油,不用吆呵,买酱油醋的村民便络绎不绝了。
又过了几个月,听说后来的小贩是头前小贩的亲戚,内弟亦或是表弟,之所以那样做,只为生意兴隆所想之妙计。这次街头巷尾的闲谈料又改变了话题,已不再是小贩的深明大义,而是他的诡计多端。但说归说,小贩的三轮前买酱油醋者还是人来人往,因为人们已习惯于在门口打酱油,而懒得再走那坑坑洼洼的三里土路了,只是看小贩的眼神变了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