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同人 > 大秦:父皇,我只想咸鱼一生 > 第453章 赵世家9

第453章 赵世家9(2/2)

目录

]司马贞:“胡服虽强,建立非所。”[

]屈大均:梦里琴声得孟姚,英雄此韧恨难消。美人一入吴娃馆,公子频从主父朝。西上黄华河活活,北穷大漠草萧萧。云中有路堪南袭,长使秦人气不骄。[]四战功高屡致兵,河西攘地出长城。招来骑射三胡丧,驰入咸关六园惊。上帝若能怜简子,美人何得与娃嬴。英雄自作沙丘祸,霸业伤心竞不成。[

]朝鲜正祖李祘曾与李光宪讨论道:“武灵王之变服骑射,以报中山之怨,尽亦非庸主所及。然弃中国之法,从夷狄之习,遂使先王之制变,而为伊川之被发,一时之功,能敌后人之议欤。公子成所执固正,而卒乃听命,此亦可谓权时以济事者欤。世称三代以上,皆用车战,至武灵王始习骑射,然则武灵王之前,中国无骑射之法欤。”

而李光宪回答:“武灵之废衣裳而刱胡服,废车战而刱骑射,在其时则固可谓能知合变,而其为万世无穷之弊则罪不可恕矣。公子成之持论不根,均之为失,何足道哉。三代之制,皆用车战,则武灵之前,未闻有骑射之制矣。”[

]吴存礼:“闲来凭吊数春秋,阅尽沧桑土一抔。本藉兵争百战得,却同瓦解片时休。祖龙霸业车中恨,主父雄心宫里愁。唯有朦胧沙上月,至今犹自照荒邱!”[]王悃:“武灵遗恨满沙丘,赵氏英明于此休。年来月去春寂寞,故宫雀鼠尚含羞。”[

]梁启超称赞道:“自黄帝以后,数中国第一雄主,其武灵王哉!其武灵王哉!……吾以为靡赵武灵王,则五胡之祸,竞见于战国之际,未可知也。故武灵王实我族之大功臣也!举朝实行胡服,得地改为骑邑,其所以振厉尚武精神者至矣!卒能大张军国主义,收不世之功,若于中国求斯巴达,则其时之赵当之矣。乃至微服冒险,入秦庭,倏忽而来,倏忽而逝。鸣呼!武灵王其犹龙乎!”[

]内藤湖南:“若论最成功者,当是在秦之前就具有统一天下资格的赵武灵王。在他国国王皆为昏君之际,唯独他堪称贤明,以胡服骑射破胡。……然而不幸的是,他死于家庭内部事件。如果没有这一事件,战国形势也许会为之一变。”[

]翦伯赞:“骑射胡服扞北疆,英雄不愧武灵王。邯郸歌舞终消歇,河曲风光旧莽苍。望断云中无鹄起,飞来天外有鹰扬。两千几百年前事,只剩蓬蒿伴土墙。”[]张舜徽称赞赵武灵王是“有远见、有作为的大政治家”。

赵惠文王赵何(出生年月日不详─公元前266年),亦称赵文王。嬴姓,赵氏,名何。战国后期赵国第七代君主(公元前299年—公元前266年在位),赵武灵王次子。赵何的母亲是深得赵武灵王宠爱的王后吴娃。

赵武灵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99年)五月,赵武灵王传位于赵何,是为赵惠文王;赵武灵王退位之后自称“主父”。后来在赵惠文王朝会群臣时,赵武灵王看到长子赵章向幼弟屈尊叩拜,心有不忍,在赵惠文王三年(公元前296年)封赵章于代地,为安阳君。

赵惠文王四年(公元前295年),赵武灵王想要将赵国一分为二,想让赵章在赵国的代地称王。却因此引发内乱,在内乱中赵章被杀死,赵武灵王被围困沙丘宫三个多月,最终赵武灵王被饿死。赵惠文王在位时有蔺相如、廉颇、平原君、赵奢等文武大臣,政治清明,武力强大。

赵惠文王三十三年(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去世;太子赵丹继位,史称赵孝成王。人物生平赵武灵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99年),赵武灵王禅位给儿子赵何,赵何继位,史称“赵惠文王”。赵武灵王退位之后自称“主父”。赵惠文王继位之初年幼,由相国肥义辅政。

赵惠文王四年(公元前295年),原太子赵章和辅相田不礼起兵反对赵惠文王,杀死了肥义。兵败后逃到主父(赵武灵王)所居的沙丘宫。公子成和李兑派兵包围了沙丘宫,杀死叛乱的安阳君公子章和大臣田不礼。公子成随即下令,以主父窝藏反贼的罪名围困沙丘宫达三月之久,并断绝宫里的粮食和饮水的供应。

最终饿死主父(即赵武灵王)。后李兑为相,与公子成长期专断国政。赵惠文王七年(公元前292年),赵惠文王于南行唐筑城。公元前288年左右,魏昭王在强大的秦国进攻之下,将葛孽(今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西南)、阴成两地献给赵惠文王为“养邑”,欲联赵抗秦。同年,赵国派董叔联合魏军攻宋。

赵惠文王十年(公元前289年),赵国与燕、韩、魏、齐五国联兵攻秦,迫秦废除帝号,并使秦将先前夺取的王公、符逾归还赵。赵惠文王十五年(公元前284年),赵与秦、燕、韩、魏五国举兵伐齐,赵惠文王并以相国印授燕将乐毅。

五国破齐后,赵、燕军仍联合攻齐。秦国却早将大军调回攻三晋,其中赵国的蔺(今山西离石西)、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两城为秦将白起所攻取。秦联合韩、燕、魏、赵五国之师共同讨伐齐国,大败齐军。其中,廉颇于赵惠文王十六年(公元前283年)带赵军伐齐,长驱深入齐境,攻取昔阳(晋州市西),而赵国也随之跃居山东六国之首。廉颇班师回朝,拜为上卿。

赵惠文王二十年(公元前279年),廉颇向东攻打齐国,破其一军。赵惠文王二十三年(公元前276年),再次伐齐,攻陷几。赵惠文王二十四年(公元前275年),廉颇攻魏,陷防陵(今河南安阳南二十里),安阳城(今河南安阳县西南四十三里)。赵国一度强盛,成为东方六国阻挡秦国东进的屏障。

为政举措

为君之道

赵惠文王是继赵武灵王后比较有作为的国君,他曾任用乐毅和平原君为相,蔺相如为上卿,廉颇、赵奢为将,对外以理折服强秦,对内整顿税收,使得“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军事上不断攻取齐魏两国土地,赵惠文王十九年(公元前280年),赵奢攻取齐国麦丘(今山东商河西北),赵惠文王二十年(公元前279年),廉颇攻取齐国昔阳(今河北晋县西北),赵惠文王二十三年(公元前276年),廉颇攻取魏国的几(今河北大名东南)。

时人称赵国“尝抑强齐四十余年,而秦不能得所欲”(《战国策·赵策三》)。赵惠文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70年),秦军越韩的上党向赵地阏与(今山西和顺县)大举进攻。赵奢率赵军先是慢行军使秦军麻痹,后急行军赶至阏与据高临下,歼灭秦军八万。此后,廉颇又于几大败秦军,赵国在赵惠文王期间为秦国兼并战争中的唯一能与之抗衡的国家。赵惠文王三十三年(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去世,太子(赵丹)即位,是为赵孝成王。

善纳忠言

赵惠文王善纳忠言,从谏如流。这是成为一个贤明君主的必备条件之一。历史上的贤君圣主大都是以此闻名。赵惠文王在为秦王要以城换璧而左右为难之际,能听取宦者令缪贤的推荐,召见蔺相如,并接受蔺相如的建议,“宁许以负秦曲”,争取了主动。在渑池会前,赵惠文王“畏秦”,不想去参加。廉颇蔺相如进谏说:“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惠文王就接受了廉颇和蔺相如的意见,不顾个人安危,去赴渑池会。

廉颇又提出为了断绝秦国扣留赵王作人质来要挟的念头,如果赵惠文王“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赵惠文王也毫不犹豫地同意了。在个人安危和国家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刻,赵惠文王能虚心听取臣下的谏说,以国事为重,确实难能可贵。

历史评价一提起《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人们往往对勇武率直、知错必改的廉颇和智勇双全、宽宏大量的蔺相如赞赏有加,却忽视了一个重要人物,即赵惠文王,正是他的知人善任成就了这一代名将贤相。史书上对赵惠文王的描写虽不多,却足以表现出他的形象特点,说明他是战国时期一位贤明君主。赵惠文王对臣属赏罚严明,有理有节。

廉颇“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有战功,赵惠文王就封他为上卿。蔺相如完璧归赵,不辱使命,赵惠文王就封他为上大夫。在渑池会上,蔺相如与秦王针锋相对,维护了赵国的尊严,赵惠文王又封他为上卿。而宦者令缪贤有罪,想叛赵投燕,这本是杀头之罪,当缪贤知错悔改而“肉袒负斧质请罪”时,赵惠文王就赦免了他。如此赏罚严明,确实表现了一代明君风范。

由此可见,战国后期赵国之所以能和秦国长期抗衡,不仅因为有廉颇、蔺相如这样的勇将和贤相,更是因为有赵惠文王这样的明君。正是他继承了赵武灵王的基业,广召天下有才之士,从谏如流,赏罚严明,才使得本来弱小的赵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在与强秦的较量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可以说赵惠文王堪称一代明君。

赵孝成王(出生年月日不详~公元前245年),嬴姓,赵氏,名丹,东周战国时期赵国第八代君主。赵武灵王之孙,赵惠文王之子。[]赵孝成王六年(公元前260年),秦、赵两国在长平展开决战,赵孝成王错误选用赵括代替廉颇为将,导致赵军四十多万全军覆没。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