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李标(1/2)
从院里出来的不是别人,正是姚彬,张信的老乡,也是他入宫的引路人,他异姓同一祖先的一个叔叔。
由于多层关系叠加在一起,他自然就是张信在东厂最信任的人了。
正因为高度的信任,张信才将自己离开后照顾阿贵的事,交给了姚彬。
妣彬照顾阿贵,比任何人都合适。
阿贵是有记忆的,知道是他和张信共同救出了自己,一直对他表现的很亲密。
“回来了,”姚彬笑着说道。
他已经知道张信近一两天要回来,因此一直在院里等他。
抱着阿贵,二人进了小院。由于离岗时间太长,东厂的事多又杂,张信必须知道这些天在忙什么,以使自己尽快进入状态,适应东厂快节奏的生活。
果然,事情不少。
不过有一个比较注目。
那就是山海关附近有一个守将,有通敌的嫌疑。
守将通敌,这可是了不得的事。
一个将军,除了有一座城池之外,手下至少有几千兵马。他的每一项决策,都关乎周边居民们生死,甚至一个城池的归属问题。
虽然城池不大,仅是山海关的附庸,但地理位置重要。
如果这个城池有失,整个山海关防线,必将受到影响。甚至会引起全线溃退,影响了整个军事布局。
因此张信对此事特别重视是有道理的。
但这也仅仅是怀疑,其有没有真正通敌,还没有确凿的证据,仅仅是因为有人举报了他。
举报这东西,可信度只有五成,既可能真,也可能假。
也可能是举报人真的掌握了他的犯罪事实,举报者本人没能力奈何他,便向京里告密,希望更高层次的人出面,来制止他。
这封信最初投寄到兵部,由于兵部无法查此类案件,便把举报信转到了东厂。
在当时,东厂就是吃这碗饭的。
无论是贪污腐化,还是投敌卖国,东厂都管,而且有这方面的人才。如果他们受理了,很快就会得出结论。
也有一种可能,就是举报纯属无中生有。事实上可能是被举报者太过优秀了,而遭人嫉妒,所以才恶人先告状,以书信的形式,举报他。
这样的事例很多,但也特别不好办。
因为这类事,不比地方案件。
地方案件,多是贪赃,徇私枉法,它有一个利益链条,会牵扯很多人。你出钱,我为你办事,这种案子,一般都留有尾巴,都有迹可寻。
而且地方官好对付,他们手里没武装。文人嘛,又有一个通病,欺下媚上,上级的一纸文书,会把他们吓个半死,绝不敢反抗。
武将就不同了,他们所谓的通敌罪,一般都极为隐秘,都是单线联系。凡这类事,都是敌方最高统帅部,看谁特别有价值,而派使者前去游说,许以高官厚禄做诱饵,使其反水。
这样取得的利益,十分丰厚。不费一刀一枪,不用流血牺牲,便占领了一座城池,一员猛将和几干士兵,比一场战役取得的成果都大。
更重要的是,还可以瓦解敌方的士气。
但是调查也极有难度。
必须在相当隐密的情况下进行才行。
这可是一方名将,手下有几千无敌的战士,驻扎地又是一个战略要冲,你敢不把他当回事?惹急了,老子不跟你干了,真反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