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移动的ATM,“商圣”刘宏(2/2)
宦官抓紧汇报道:“这封是益州郡太守景毅的上书,上面说益州的板楯蛮叛乱,攻打蜀郡与汉中郡,兵情日急,向朝廷问计。”
刘宏眉头皱得愈加深了,向宦官询问道:“张让,为什么是益州郡的太守上书言事,蜀郡和汉中郡的太守呢”
张让有些犹豫道:“陛下,蜀郡的太守公羊黎三战三败,带着残兵退守成都,蛮兵将成都围住了,没办法上书。”
“废物,这个公羊黎是什么人,怎么连蛮兵都打不赢,还连败被困郡城,他不知道派几十个骑兵冲出来,将详细战况报与朝廷吗西南蛮族素来无马,朕就不相信他蛮兵的两条腿还跑得赢四条腿的战马”
张让提醒道:“陛下,这公羊黎出生鸿都门学,去年才上任的蜀郡太守,蜀郡又离京城太远,在路上还要耽搁大量的时间,任职时间太短,不了解当地情况是很正常的。”
“别给他们找借口了,现在朕是看透了,他们这些人,作作文学诗赋还行,真要是担当大任,大汉还不乱了套,难怪被那些士人看不起,真是粪土之墙不可污。我记得昨日报上来的南阳太守是不是也是出身的鸿都门学”
“陛下真是博闻广记,方凯正是出身鸿都门学。”
“将他追回来,改为议郎,既然对政务一窍不通,就不要下去丢人了,就在京城作文学就好了,免得那些士人说朕乱用庸才为官。”
“那,方凯交的做官费怎么办”
“除去议郎的价钱,剩余的一并退给他!”
张让恭敬的答应道:“是,奴婢一定会将此事办妥,也就是陛下成为了天子至尊,不然说什么也是一方富可敌国的大贾,恐怕古之陶朱公范蠡、吕不韦,今之富甲天下的白国商行都有所不如。”
“张让啊,你啊,也就说话好听了。”
面对刘宏的打趣,张让一张脸笑成了菊,让刘宏也缓解一下政事的烦恼。
“那汉中郡又是怎么回事”
“这,陛下,汉中太守张合一直说家中贫寒,没有钱交做官费,因此一直都没有将官印交给他,如今他还在雒阳逗留着呢”
刘宏不满道:“不是只让他交四分之一了吗”
“张合依旧说没钱。”
“哼,没钱,没钱做什么官,我记得他与那些党人走得很近是吧,告诉他,没钱就没官,要是再不交钱,让他回家种地去吧,将汉中太守另外交给其他人。”
将怒气撒到了张合后,心里舒服多了,但是益州和庐江的事不能不解决,他随意的问向张让:“张让,你说,你有没有什么办法”
张让眼珠一转,谄笑道:“说起来,让陛下见笑,老奴这里还真有对益州的办法,不过对于庐江的事,老奴实在是不了解,说不上来。”
“就捡伱知道的,给朕说来听听!”
“遵命,陛下,其实跟着益州战报的奏书里还有一封汉中郡计曹掾程苞的上书,他言这些板楯蛮其实本就是朝廷平定羌乱和其他蛮族的依仗,过去多次平定叛乱,多用板楯蛮为兵。
对大汉的忠诚和军功如此之甚,说明他们本无恶心。不过是长吏乡亭,赋役至重,仆役过重,又将他们沦为奴婢,殴打胜于狱中的囚犯,至乃嫁妻卖子,或忍受不住致使自戕。
多年怨恨州郡处事不公,当地郡守长官置之不理,加之地方偏僻,远离朝廷,下情不能上达。为求自保,不得不邑域相聚攻伐乡亭。
如果能够选明能牧守,抚慰劝导,自然安定,何烦征伐。昔日中郎将尹就攻伐羌人,扰动益州,百姓苦不堪言,有谚云:‘虏来尚可,尹将杀我’。
因此他提议,权衡利弊之下,不如任之州郡,免动刀兵。”
刘宏终于知道了板楯蛮反复叛乱的原因了,又能不动用军队,减少军费支出,十分满意他的提议。
“既然这程苞对板楯蛮之事如此通晓,不如就将其任命为汉中太守,加平蛮校尉,专司平定板楯蛮之乱。
为了表彰他的计策之功,朕准许免其做官费,张让你派一个人,作为使者将官印送往汉中,事急从权,让他不必前来雒阳述职,等到西南之乱平定再前来雒阳,朕亲自为其嘉赏。”
“奴婢记下了。”
要说这程苞一介计曹掾,不过一郡小吏,为何能够上达天听,这不得不说金钱的力量,程苞知道当今朝政皆系于宦官之手,就连太尉段颎能够平定羌乱,致使西北多年无战事,靠的就是贿赂宦官。
其实只要你对宦官尊重些,主动对其贿赂,这些宦官很好说话,甚至于十分有职业道德,只要他们收钱,就一定会将你的诉求完成。
于是为了保住汉中,以及自己的家族,程苞只得集合汉中几家大族,加上鬼神道教主张鲁,几家一起筹钱,托关系向张让贿赂了数十万钱,这才有刚才的一事。
解决完益州的事,刘宏就要解决庐江的叛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