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都市 > 从牧野之战开始的千年世家 > 第574章 白沟策特大工程,秦晋斗夏国插手

第574章 白沟策特大工程,秦晋斗夏国插手(1/2)

目录

第574章 白沟策特大工程,秦晋斗夏国插手

五月,大夏朝廷下达开凿淇水与清河水之间的河道,并命名为“白沟”。

根据预算,白沟工程将征召五十万民夫,上万名工匠,用时五年,耗资五十亿钱。

因为白沟不仅是为了开凿冀州通往淇阳的漕运,还兼带有泄洪的作用,所以朝廷将在淇水与黄河的交汇处,修建一座矮堤。

矮堤用石头垒筑,高三米,下方有数十个大口子。

旱期,黄河水位并不会超过堤坝高度,两水交融全靠下方的大口子。

此口还兼疏通泥沙之用。

此外,堤坝建成后,淇水的水位会升高,而且河水宽度也会增加,将可通行更多的船只。

等到黄河汛期,黄河水位暴涨,堤坝将会陷入河水,一部分黄河水会驶入淇水。

通过淇水,进入白沟,然后冲入黄池,将会扩大黄池的面积,多余的水将会通过清河水东入大海。

所以这次的水利工程并不是仅仅开凿白沟,其工程量包括但不限于:

修筑淇口堰;迁徙淇水两岸部分百姓;修高淇水沿岸堤坝;开凿白沟;

疏通清水河;加筑清水河堤坝;扩大黄池范围,迁徙黄池周边百姓;开凿清水河到渤海湾的水道。

为了保证这次水利工程能够顺利完成,白潜任命白王稳为白沟总管,全权负责工程的所有事务。

调度各部门之间的交流,确保工程按时按质完成。

此外,白潜还在白沟总管下设有六品监察御史,以秘书郎蔡房担任,有权查看工程账簿,若发现贪腐之事,可直接报告白稳或白潜。

六月,征召而来的前期十万民夫已经抵达清河水,开始入驻工地,各部门的驻地也开始设置。

总管白稳也抵达了渤海郡,下达了开工命令。

十万民夫在工匠、官吏的指挥下,开始热火朝天的挖掘河道。

朝廷准备先从东往西修建,这样能够保证粮食供应。

夏国民夫的征召与其他国家不同。

其他国家征召民夫,就是服徭役,需要自带粮食、自备干粮,朝廷不需要耗费一钱。

而夏国不然,由当地官府统一征召,统一带去服役地点,一路上的所需,工具、伙食等,全由朝廷支付。

不过并不会给工钱,只保证民夫一日两餐饱腹。

六月二十一日

夏廷接到了秦国镇东将军、洛州刺史的晋公苻廋,献州治陕城,投靠夏国,请求援军的书信。

白潜与夏国群臣多日商议,认为此时夏国正处于白沟建设的开始阶段,若贸然出兵,定会将之无限期拖延。

等到战争结束,朝廷又要休养一两年,才能重启工程,而到时候又会不会出现什么事情,谁也不知道。

这耽搁一两年,那里耽搁一两年,白沟工程将会无限期推后。

届时淇阳再现粮危,正巧又有敌人入侵,夏国该如何

白潜认为众臣说的对,适逢苻坚加强了临晋、潼关的防备。

显然,现在夏军要想过黄河,从河东已经没办法了,只能在符瘦的接应下,过河南。

但苻坚拥有潼关天险,夏军纵然再精锐,也无法短时间攻破潼关,届时定会与秦国陷入持久战。

而时间一长,势必会出现变数。

如今夏国各地供养淇阳尚且困难,又如何能够支持大军长时间出征。

若粮草不济,夏国只能退兵,而且必定要退出河南,返回河北。

白白浪费一年的时间,结果损兵折将,什么也没有得到,还推迟了白沟工程,这对夏国来说是无法接受的。

故而,最终白潜决定,拒绝符瘦的请求。

反而趁着秦国内乱,加大对白沟的投资,期望尽快结束白沟建设工程。

靖平七年

白沟修抵白兴郡,正在扩挖黄池。

而自从清水河沿线水道增扩后,清水河沿线商业贸易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长起来。

原先清河水沿岸的坞口不过数十,如今已经超过了一百。

而且根据冀州上报的今年赋税,其中商税提高了近一层。

不仅如此,由于清河水的繁荣,使得新开凿的清河入海口十分迅速的繁茂起来。

此地名为清津县,是新县,但人口却超过了五千户,还兼有大型船坞,使得清津县船只往来频繁,商人都想要带走从冀州运出来的商品。

靖平九年

夏国白沟工程终于开始开凿白沟。

正当夏国全力以赴,投入国内建设时,秦国发生了大事。

原先占据武都郡西部的仇池国国主仇池公杨世去世,其子杨纂袭位后,一改往前臣服秦国的政策,并断绝了与前秦的臣属关系,全面倒向晋国。

苻坚大怒,当即派兵进攻仇池。

二月

杨纂叔父杨统不同意杨纂投降晋国的想法,举兵发叛,并联络秦兵。

杨纂也急忙派人求援晋国梁州刺史杨亮。

得到消息的杨亮命郭宝等人领兵协助杨纂,抵抗秦国入侵,并帮他镇压叛乱。

五月

双方在仇池国的都城仇池展开大战。

然秦兵凶猛,以及杨统率众倒戈之下,杨纂军大败,郭宝部也被秦兵击溃。

仇池陷入重重包围之中,在杨统的劝降下,杨纂只得出降。

苻坚任命参与进攻仇池的将领杨安为仇池太守,让其镇守仇池,自此仇池国灭亡。

九月

苻坚又出兵攻伐陇西鲜卑首领乞伏司繁,尽降其众。

最终留乞伏司繁在长安,只由其堂叔乞伏吐雷统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