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7章 性命不保(1/2)
潘璋带领着挑选出的精锐士兵,悄无声息地摸出了濡须口。队伍中的每一个人都屏气凝神,脚步放得极轻,生怕发出一点声响惊动了曹军的岗哨。月光微弱,只能隐约看到士兵们坚毅的面容和手中泛着冷光的兵器。
他们沿着山间崎岖的小路蜿蜒前行,四周寂静得可怕,只有偶尔传来的虫鸣声。潘璋走在队伍最前方,眼神警惕地观察着周围的一切。他深知此次行动的成败关乎着濡须口的存亡,稍有不慎,不仅任务会失败,这些跟随自己的兄弟也将性命不保。
经过几个时辰的艰难跋涉,他们终于来到了曹军后方的一处粮草辎重营地附近。借着月光,潘璋看到营地四周戒备森严,巡逻的士兵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走过,营地里堆放着如山的粮草,马料槽中,马匹正在低头进食。
潘璋仔细观察了营地的布局和守卫情况后,将精锐士兵分成了几个小组,分别布置了任务。一组负责切断营地的水源,让曹军在发现异常时无法用水灭火;一组负责偷袭守卫的营帐,打乱他们的指挥;而他自己则带领着主力,准备直接冲击粮草堆放处,放火烧粮。
随着潘璋一声令下,行动开始。负责切断水源的小组如鬼魅般潜到营地的水井旁,迅速将事先准备好的巨石和杂物投入井中,然后悄悄撤离。偷袭守卫营帐的小组也顺利得手,营帐内顿时响起一片喊杀声,守卫们从睡梦中惊醒,还没来得及拿起武器,就被江东士兵斩杀。
潘璋带领主力小组冲向粮草堆放处,士兵们手持火把,将火把纷纷投向粮草堆。瞬间,大火燃起,火苗迅速蔓延,照亮了整个营地。“不好,粮草着火了!” 曹军士兵们惊慌失措地大喊起来,纷纷拿起水桶准备灭火。但此时水源已断,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火势越来越大。
营地内一片混乱,潘璋挥舞着手中的大刀,带领士兵们奋勇杀敌,阻挡着试图前来救火的曹军。火光中,刀光剑影闪烁,喊杀声震天。曹军虽然人数众多,但在这突如其来的袭击下,一时之间难以组织起有效的抵抗。
就在潘璋他们在曹军后方大闹时,濡须口的曹军得知粮草辎重被袭的消息后,顿时军心大乱。曹操眉头紧皱,眼神中闪过一丝焦虑。他深知粮草对于军队的重要性,若粮草被烧,这场仗就很难再打下去了。于是,他不得不分出一部分兵力,前去支援后方营地。
濡须口城墙上,潘璋留下的守军看到曹军的调动,士气大振。他们抓住时机,主动出击,与城下的曹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箭矢如雨点般射向曹军,喊杀声回荡在战场上空。
曹操看着战场上的局势,心中暗自懊悔自己的大意。他原本以为凭借着优势兵力,很快就能拿下濡须口,却没想到被诸葛亮的计策打乱了部署。但曹操毕竟是一代枭雄,很快就镇定下来。他重新调整兵力部署,一方面加强对濡须口的攻势,另一方面增派援军前往后方,务必要夺回粮草辎重营地。
潘璋在烧毁了大部分粮草后,见曹军的援军逐渐赶来,知道不能恋战,于是下令迅速撤离。他们在夜色的掩护下,沿着来时的小路快速撤退。曹军援军赶到后,看到被烧毁的粮草,气得暴跳如雷,立刻下令追击。
潘璋带领士兵们在山间奔跑,身后的追兵越来越近。就在他们即将陷入绝境时,突然听到一阵喊杀声从侧面传来。原来是诸葛亮派来的另一支援军前来接应他们。这支援军从侧面杀出,与曹军追兵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潘璋大喜过望,立刻带领士兵们转身加入战斗。
在两支江东军队的夹击下,曹军追兵渐渐抵挡不住,纷纷败退。潘璋看着远去的曹军,心中松了一口气。他与援军会合后,稍作休整,便带领士兵们返回濡须口。
回到濡须口后,潘璋发现城墙上的守军在他离开的这段时间里,顶住了曹军的猛烈攻击,但也是伤亡惨重。城墙上血迹斑斑,破损的城墙和散落的兵器诉说着战斗的惨烈。潘璋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满是悲痛和愤怒。他暗暗发誓,一定要让曹操付出代价。
曹操虽然粮草被烧,但并没有放弃攻打濡须口的计划。他重新调集兵力,准备再次发动进攻。而潘璋也在诸葛亮援军的帮助下,积极整顿军队,加固城防,准备迎接曹军的下一轮攻击。
几天后,曹军再次对濡须口发起了猛烈的进攻。这次,曹操亲自擂鼓助威,激励士兵们奋勇向前。曹军士兵们如潮水般涌向城墙,喊杀声震天动地。
潘璋站在城墙上,冷静地指挥着守军进行防御。箭矢、石块不断地从城墙上落下,砸向曹军士兵。但曹军人数众多,前赴后继,很快就有士兵搭着云梯爬上了城墙。潘璋见状,立刻带领士兵们冲上前去,与爬上城墙的曹军展开了近身肉搏。
战场上,刀光剑影,血肉横飞。潘璋挥舞着大刀,左劈右砍,勇猛无比。他的身上溅满了鲜血,但却丝毫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守住濡须口。
就在战斗进入白热化阶段时,远处突然传来一阵马蹄声。潘璋心中一惊,不知是敌是友。随着马蹄声越来越近,他看到了一面熟悉的旗帜 —— 关羽的青龙偃月旗!关羽终于突破了曹军的阻拦,率领援军赶到了。
关羽一马当先,冲入曹军阵中。他手中的青龙偃月刀挥舞起来,如同一道寒光,所到之处,曹军士兵纷纷倒下。曹军被关羽的勇猛所震慑,士气大减。潘璋见状,心中大喜,立刻下令守军趁机出击。
江东军队在潘璋和关羽的带领下,如猛虎下山般冲向曹军。曹军顿时陷入混乱,抵挡不住江东军队的猛烈攻击,开始节节败退。曹操见势不妙,无奈之下,只好下令撤军。
濡须口之战,在潘璋、诸葛亮援军以及关羽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取得了胜利。战后,潘璋看着满目疮痍的濡须口,心中感慨万千。这场战斗的胜利来之不易,无数将士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他命人妥善安置伤员,掩埋阵亡将士的尸体,并对有功之士进行了嘉奖。
濡须口之战虽已结束,但战场上弥漫的硝烟却久久未散,血腥的气息仿佛渗入了每一寸土地。潘璋站在残破的城墙上,望着远处曹军撤退的方向,心中五味杂陈。这场胜利来得艰难,他深知,接下来还有许多棘手的问题需要解决。
就在潘璋思考着战后事宜时,一名士兵匆匆跑来,在城墙下大声喊道:“将军!关将军求见!” 潘璋微微一愣,随即转身走下城墙。来到议事厅,只见关羽正手持青龙偃月刀,身姿挺拔地站在厅内,脸上带着一丝疲惫却依旧英气逼人。
“关将军大驾光临,不知有何要事?” 潘璋快步上前,笑着问道。关羽微微颔首,沉声道:“潘将军,此战虽胜,但曹操定然不会善罢甘休。我此次前来,是想与将军商议后续的防御之策。” 潘璋闻言,心中暗自点头,关羽果然是心思缜密之人,自己也正有此意。
“关将军所言极是,曹操老谋深算,此次战败,他日定会卷土重来。我们必须尽快加强濡须口的防御工事,储备粮草,训练士兵。” 潘璋说道。关羽摸了摸胡须,沉思片刻后说:“不仅如此,我们还需派人探查曹军动向,掌握他们的一举一动。另外,我打算修书一封,告知兄长刘备此战详情,并请求增派援兵。”
潘璋对此表示赞同,两人又详细讨论了防御工事的具体方案,包括加固城墙、增设箭楼、挖掘壕沟等。商议完毕后,关羽告辞离去,潘璋则立即着手安排各项事宜。他召集了手下的将领,将任务一一分配下去。
然而,就在众人忙碌于战后重建与防御之时,江东内部却暗流涌动。孙权听闻濡须口之战胜利的消息后,心中虽有喜悦,但更多的却是担忧。关羽在此次战斗中展现出的勇猛和威望,让孙权心生忌惮。他深知,刘备势力如今有了关羽这样的猛将,又在濡须口之战中获利,实力逐渐壮大,这对江东而言,并非是一件好事。
孙权将周瑜和鲁肃等人召集到宫中,商议此事。孙权皱着眉头说道:“关羽此次在濡须口大放异彩,刘备势力恐将更难控制。诸位有何良策?” 周瑜沉思片刻后说:“主公不必过于忧虑。关羽虽勇,但刘备与曹操之间矛盾重重,我们可利用这一点,从中周旋。另外,我们也需加强自身实力,以防刘备势力的扩张。”
鲁肃却有着不同的看法,他说道:“如今曹操仍是我们最大的敌人,若此时与刘备产生矛盾,只会让曹操坐收渔利。我们不如继续与刘备保持联盟关系,共同对抗曹操。此次濡须口之战,关羽与潘璋配合默契,也证明了联盟的好处。”
孙权听了两人的意见,一时难以抉择。最终,他决定暂时维持与刘备的联盟,但同时也秘密加强对边境的防御,以防万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