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都市 > 我在校园当最强关系户 > 第200章 匠心传世

第200章 匠心传世(2/2)

目录

\"这......\"王德明有些担心,\"成本太高了吧?\"

我笑了笑:\"已经解决了。刚才接到通知,咱们获得了国家级非遗保护专项基金的支持。\"

会议室里顿时响起一片欢呼声。

\"不过,\"我话锋一转,\"这个项目最难的不是钱,而是如何让年轻人真正爱上这些传统手艺。\"

季雪举手发言:\"我有个想法。我们可以把非遗故事拍成网剧,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讲述匠人精神。\"

\"好主意!\"张明接着说,\"我们技术部门可以开发AR滤镜,让用户在玩游戏的同时学习工艺知识。\"

何俊也兴奋地补充:\"还可以做'非遗x潮流'的跨界合作。我认识几个新锐设计师,他们一直想把传统元素融入现代设计。\"

就在这时,王强匆忙跑进来:\"出大事了!绿洲科技在召开发布会,说要投入100亿做'数字非遗生态圈'!\"

会议室一时安静下来。

我站起身,面带笑容:\"看来他们是要跟我们打价格战啊。\"

\"那我们怎么办?\"有人担忧地问。

\"很简单,\"我走到窗前,\"既然他们想比钱,我们就比心。\"

转身对大家说:\"立即启动'百工计划'第一阶段。但有一个改变——让我们的用户也参与进来。\"

\"什么意思?\"众人不解。

我解释道:\"我们的平台有一个最大优势,就是有大量热爱传统文化的年轻人。与其我们派专业团队去调研,不如发动这些年轻人回到家乡,去寻找、记录身边的非遗故事。\"

\"这......\"王德明眼睛发亮,\"这不就是让更多人参与到传承中来了吗?\"

\"没错,\"我点点头,\"让每个人都成为传承者,这才是最好的保护。\"

很快,一个名为\"寻找百工匠心\"的活动在平台上线。没想到反响竟然如此热烈——短短一周,就收到了超过十万份投稿。

有人拍下了织锦匠人一针一线的坚持,有人记录了制墨师傅熬制松烟的专注,有人讲述了木偶艺人的悲欢岁月......每一个故事,都是一份珍贵的非遗记忆。

\"林羽,你猜怎么着?\"季雪兴冲冲地跑来,\"《华夏匠心》纪录片节目组看到了我们的故事征集,想跟我们合作!\"

看着她开心的样子,我突然想到一个更大胆的计划。

\"何俊,\"我转向技术主管,\"能不能把这些故事做成'非遗数字图书馆'?\"

\"当然可以!\"何俊立刻明白了我的想法,\"我们可以用VR技术,让用户身临其境地体验每一种手艺的魅力。\"

夜幕降临,我站在窗前,看着城市的灯火。这一仗,我们靠的不是钱,而是千千万万热爱传统文化的人的心。

手机响起,是一位年轻用户发来的视频。画面里,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在教他打铁,火星四溅中,老人说:\"好啊,好啊,你总算愿意学这门手艺了......\"

看着视频,我知道,这才是最珍贵的传承。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