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都市 > 老李小酒馆 > 江湖菜泡椒脆肠

江湖菜泡椒脆肠(2/2)

目录

青石板沁着露水的时候,老李已经拎着竹篮站在城隍庙后墙根下。露水把蓝布衫洇出深色云纹,倒像是他眼角那几道褶子活了过来。巷口卖豆腐的王婆子照例扯着嗓子:"老李头——"尾音拖得比泡发的豆筋还长,"听说老赵家媳妇跟收破烂的..."

"您那耳朵比我的泡菜坛子还灵光。"老李掀开蓝布盖头,露出竹篾筐里码得齐整的水灵灵的食材。脆肠切得指节长短,肥瘦相间处凝着晶亮油花,泡椒是从自家天台晒的,红得像是庙里新漆的朱砂柱。

灶台上的铁锅正冒着牛毛细雨般的白烟,曹姐甩着两条麻花辫钻出来,枣红围裙兜着花椒粒。"张瘸子家的老母鸡越狱了,"她往灶膛添了把松木枝,"飞到刘裁缝晾着的绸缎上,扑棱得满街都是彩线头。"

第一缕阳光爬上褪色的"酒"字招牌时,八仙桌旁已经坐满了人。铁匠张大山舀了勺热汤,指节敲得搪瓷碗叮当响:"要我说就该把镇东头那个野小子逮回来,昨儿半夜又在老槐树下..."

"嘘——"曹姐端着蒸笼从后厨出来,笼屉里腾起的热气在她睫毛上凝成小水珠,"你们闻见没?今儿的脆肠比昨儿多三分韧劲。"她手腕一抖,琥珀色的泡椒段落在铁锅里跳起圆舞曲,酸萝卜丁噼啪炸开的脆响惊醒了趴在门槛上打盹的三花猫。

老李抿了口粗瓷碗里的老烧酒,三十年的陈酿顺着喉咙滑下去,暖意顺着食道滚进胃里。他望着墙上1983年的寻人启事,油渍晕开的字迹里还能辨出个"李"字。檐角铜铃忽然叮咚作响,穿蓝布衫的老街坊们同时举起筷子,脆肠在齿间迸裂的声响混着说笑声,惊飞了屋脊上打盹的麻雀。

---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