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赖嬷嬷的“家长制”治理(2/2)
凤姐儿端起茶杯,若有所思地看着赖嬷嬷,语气中带着些许玩味:“赖嬷嬷,您这么讲倒也有道理,但您说的‘辛苦’,也未必能转化为‘成果’。看看今天这些孩子,个个聪明伶俐,才情出众,哪个不如您当年‘管教’得那样辛苦后,收获得丰厚?”
李纨在旁边听着,嘴角带着一丝微笑:“凤姐儿说得对,赖嬷嬷,孩子们今天的‘舒适’是通过几代人的辛苦换来的,虽然您坚持家长制的方式,但也得适应时代的变化。您说的辛苦,不一定能‘适应’今天的孩子啊!”
赖嬷嬷依旧不服气,她抿了抿嘴,冷冷地说道:“我知道你们想说什么,现代人讲求的是‘自由’和‘独立’,可我觉得,这样的教育方式太过‘宽松’,孩子们最终是会吃亏的。你们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不能体会其中的艰难。”
说到这里,她有些激动,声音提高了几分:“我那时,带着孩子们,天天给他们挑水、扫地、做饭、读书,不知道有多辛苦。可那才是‘正经’的教育!不怕艰难,只有不断努力才能有收获!现在的孩子,根本不懂这种‘坚持’的意义。”
凤姐儿笑了笑,温和地回应道:“赖嬷嬷,您说的这些,确实有它的道理,但今天的孩子,不再像过去那样单纯。现代的教育更多的是关注孩子们的‘个性’和‘情感’,这不仅仅是学习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潜力。”
李纨也点了点头,附和道:“是啊,赖嬷嬷,教育不仅仅是训练孩子们的‘吃苦’精神,更要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适应能力’。你说得‘辛苦’,但这些孩子们所需要的,是一种有爱、宽容和理解的教育方式。”
赖嬷嬷听到这里,忍不住翻了个白眼,叹了口气:“哎,我可不敢说你们错,但你们现在的孩子就是‘娇气’了些,总是要求舒适与自由,却不知道坚持到底的艰难。”
她的话音刚落,凤姐儿便一笑:“赖嬷嬷,您说这些,我们当然理解。但是您也得明白,今天的孩子们,生活环境不一样了,他们面临的压力也不同。我们不希望他们只是懂得‘辛苦’,更希望他们能在‘愉快’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
这番对话引起了屋内众人的沉默。大家不禁感慨,传统与现代之间,似乎永远有着难以逾越的鸿沟。赖嬷嬷的坚持与年轻一代的反思,勾画出了大观园中一场代际之间的“思想交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