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章 企业孵化高校的野心(1/2)
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启明科技积极与香江的各大高校,以及全球部分高校展开合作。
通过这些合作,启明科技取得了许多实验成果,电脑和手机的推出,这些高校合作实验室都提供了巨大帮助。
这让张启明深刻地认识到产学研一体化所带来的巨大优势。
不过,张启明心里很清楚,这些高校并不是他自己的,他无法完全掌控。
一旦某一天他被封杀或者遭遇其他不利情况,这些合作高校是否还愿意继续,与启明科技保持合作关系,就很难说了。
为了确保公司的长远发展和人才储备,张启明才决定收购一所学校。
这样一来,他就可以自己培养所需的专业人才,而不再依赖外部高校。
事实上,企业为了培养人才,而自行创办学校的做法,在国外已经非常普遍。
全球范围内有许多知名大学实际上都是私人学院,它们的背后往往都有企业的支持和推动。
特别是在米国,这种现象更为常见。
像哈佛、斯坦福、卡内基梅隆等全球顶级学府,都是由企业在背后创办而成的。
这些企业创办学校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实现与自身企业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从而推动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对于启明科技来说,产学研一体化的模式,不仅有助于孵化启明科技自身,同时也在孵化着学校。
启明科技学院,指不定哪天随着,启明科技的不断壮大,也能成为全球顶尖学府。
启明科技学院可以为公司,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公司同样为学校提供实践和研究的平台,两者之间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张启明深知实践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因此他旗下的各个公司,都可以成为启明科技学院的学生们实践平台。
这个平台不仅让学生们,有机会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项目中,还能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产学研合作项目中,学生们能够亲身接触到张启明旗下各公司的实际需求,以及行业前沿技术。
这样的经历不仅有助于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还能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启明科技公司的运作和文化。
将来这些学生毕业之后,相比其他公司,他们更能够融入张启明的各企业之中。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方式,启明科技能够逐渐摆脱对张启明个人的依赖。
即使将来张启明的记忆不再发挥作用,他旗下各公司依然能够站在世界顶端,独立发展。
当启明科技学院成功孵化后,开始从全球范围内吸纳优秀人才时,这所学校将真正成为一个强大的知识宝库。
到那时,它就能够替代张启明的大脑,为他旗下和公司,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思路和解决方案。
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人的智慧再强大,也难以与群体的智慧相抗衡。
每一所高校都像是一颗最强大脑,它们汇聚了众多精英的智慧和经验。
启明科技学院一旦完成蜕变,积累了足够的底蕴,就能够根据张启明公司需求,灵活调整学科设置和研究方向。
再借助研发基地与启明科技学院合作,张启明公司就能够及时获取先进的技术,和创新成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