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前后矛盾(2/2)
“她那个车是2000年夏天买的,主要是上班实在不方便。当时找了熟人还花了13000多块钱。所以她失踪的时候那辆车还很新。当时是省城交警查获的那辆车,就第一时间控制了骑车的人。根据他交代,那辆车是在当地的二手摩托车市场买的,花了4000多块钱。他当时也可能知道这车来路不正,主要是为了图便宜。我们到了后就在当地的配合下找到了那个卖车的老板。根据他的交代那车是从我们市二手市场进的,他只花了3500块。我们又连夜回来找到了那个摩托车贩子。根据他的交代,是一个隐德县的人中年人卖给他的。因为没有发票,也没有其他手续,他知道这车来路不正,只给了对方2000块钱打发走了。
我们就顺着监控找这个人。当时是冬天,这个人又是一路骑着摩托车来的,戴着头盔。为了找他耽误了很长时间。当时我们内部是有分歧的,一部分人认为这就是一起恶意报复案件。这辆摩托车的出现足可以证明赵雪已经遇害了。至于销赃可能有其他原因。但为了一辆摩托车绝对不会是一个歹徒去袭击警察的原因。
另外一部分人认为嫌疑人可能一开始的目标并非摩托车。他们要抢的应该是赵雪身上的枪。因为他们并不知道赵雪身上有没有枪。而且赵雪是个女的,他们本能地就认为会更好得手。1994年西北某省就发生过类似案件,嫌疑人为了搞到枪竟然去炸了警车。
当时这个案件是刑侦八虎之一的乌国庆侦破的。他勘验完现场后就坚定地认为这是一起为了抢枪引发的爆炸案。当时很多人不理解,因为四名巡警之中只有一个人带了枪,而且那把枪在现场被找到了。所以就觉得不可能。乌国庆就告诉他们他们不是不想带走枪,而是爆炸发生后配枪被甩到了外面,这些嫌疑人没找到所以没拿走。当时这也是一个侦查方向的问题。如果是报复警察那可能是跟这些警察有恩怨的人,但如果是抢劫案,那他们要找的就是抢劫犯。最后他们认同的乌老的方向,找到了嫌疑人破了案。
两边当时谁也没有办法说服谁。最后分管刑侦的副局长吴德拍板还是从摩托车上入手。因为摩托车是目前唯一的证据和线索。不管赵雪是被人报复的也好,是被抢劫也好。找到卖摩托车的人一定能给我们提供足够的线索。”
我听到这里觉得并没有太大的问题。谁卖了那辆摩托车肯定是要作为重要线索追查的。
我师父说道:“要不我说当时拍板的这位缺德就是单纯的坏呢。查摩托车和赵雪被打击报复冲突么?就退一步说,查摩托车和找抢劫犯也不冲突啊。他凭什么就认为抢摩托车的人一定就是赵雪失踪案的嫌疑人呢?”
我愣了一下问道:“剩下那条线他们就没有再追?”
我师傅点头说道:“这其实也不是这个案件没侦破的关键所在。因为当时他们有他们的难处。但是赵雪失踪案和1994年的西北爆炸案有一个本质区别。首先是96年后全面禁枪。到了2000年都知道我们这边的派出所是不配枪的。而做这起案件的嫌疑人并不是等闲之辈。你想啊,赵雪是走国道然转乡道。又穿着警服。她从家出门的时候已经早上七点,走国道抵达乡道已经是七点半左右。那会的天已经大亮了,他们其实很难确保自己不被发现的情况下作案。这冒的风险可想而知。但他们不仅做到了,而且还做得相当漂亮。当时他们在路上是一点线索都没找到。这其实就已经很反常了。退一步讲,对方要抢枪,那是不是要确认赵雪身上有枪?问题是他们怎么确定赵雪身上有枪?第二,抢枪和抢摩托车属于一个性质,他们根本目的还是图财。为了钱冒这么大风险值当么?那既然是经过精心谋划的,怎么又把摩托车给卖了?那既然他们这么蠢,又是怎么做到那么神秘地让一个经验丰富的警察失踪的呢?那赵雪身上可是有手机的,这在作案风格上明显就冲突。我到现在也不明白那缺德是怎么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