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人死如灯灭,形势危急(2/2)
但有一点,他知道三哥是为农业生产做出过巨大贡献的人,而且还是全国代表,也会被人随意的捏来捏去的
他不服!
“别说那些没用的,咱们搞育种一方面是为了增加社员们的收入,另一方面也是想着能让更多的人吃饱饭。放心吧我不会有事的,最多就是蛰伏两年。”
人在时代的大潮中,就如一粒砂砾,很多时候都只能随波逐流。
方唯能做的就是尽量保存自己,一切情绪化的举动都是不明智的。
交代完队里的事情,方唯就离开了郑虎的办公室,直接返回了家中。盘莲和阿公刚才还在说这些事情,见到他回来,两人便闭口不言。
现在的形势真的很不好,这么多年还是头一次遇到这种情景。
方唯也没和他们说这些烦人的事儿,他坐下来陪两人闲聊了一会,阿姐那边就喊开饭了。
夜里。
盘莲只想用自己的温柔帮男人排解内心的苦闷,方唯也很配合,不知不觉就到了深夜。
“阿姐真的不想再找了她还年轻,这一辈子还很长呢。”
两人躺着聊天,又说到了阿姐王竹韵。
之前阿公让方唯帮着阿姐找对象,盘莲去探了几次口风,结果对方丝毫没有再成家的意思。
这种事不好劝,盘莲说了几次之后就不再多言。
“阿姐说她已经习惯了现在的日子,等小宝上学之后她就去竹器厂上班,不想再谈婚论嫁。”
盘莲很无奈的回答道,方唯就不吱声了。
两人都没有提回瑶寨的事情,方唯本身就是瑶寨的头人,什么时候想回去都可以,现在还需要看看局势的变化。
对于盘莲来说,什么育种、什么大队支书都是浮云,只要一家人好好的就比什么都强。
匆匆数日。
县里来了一位新主任,紧接着,瑶岭公社和育种基地的主任人选也都定了下来。
上面没有免去方唯的大队支书职务,但批评会开了不少,全面否定了下塘大队以往的工作成绩和分配方式。
方唯咽不下这口气,每一次都会据理力争,就是不肯认错。
认什么错老子本来就没错,有错是你们说的,我不认!
他就这么一个态度,大不了这个大队支书不当了还不行谁有本事谁来当。不是方唯不知道韬光养晦,但现在他必须要表态。
要不然等过两年人家翻旧账,他就会很麻烦。
当然,方唯也很注意自己说话的内容,不该说的绝不说,他可不会让自己陷入危险的境地。
鉴于他拒不承认错误,县里最终还是决定免去他大队支书的职务。
“三哥,人已经送走了,咱们最后一个隐患已经消除。”
晚上。
郑虎悄悄的来到了方唯家里。
这段时间,郑虎也没闲着,趁着大家的注意力都在方唯身上的时候,他给了刘宝兴一个招工回城的名额,送走了这个不稳定因素。
刘宝兴就是之前那个乱说话的知青,当时队里保住了他,也等于是救了他一命。
这家伙后来才知道害怕,在队里夹着尾巴做人,这几年倒是勤勤恳恳没犯什么错。
但留下他终究是个隐患,尤其是在当下这个节骨眼上。
郑虎趁着这一批招工名额多的机会,把刘宝兴塞了进去,对方已经返回了原籍。
现在队里的知青越来越少,自从楚琳琳去了羊城上大学,剩下的知青大多都融入了队里。比如像于浩、林汉阳、梁雪琴等人,绝对不会乱说话的。
社员就更不用说了,谁要是敢去告密,整个大队都没有他的容身之地。
“走了也好,省得被人揪出来赏他一粒生米。虎子,接下来要是育种工作不顺利,队里就改种粮食,一切以能吃饱为原则。”
方唯刚刚被免职,暂时还不知道对指定区域和设施的影响有多大。
那些人已经动手了,接下来他会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也顾不上队里的农业生产。
今天他给郑虎多说了一句,免得等到时候措手不及。
“三哥,这都什么时候了你还想着这些事这些事你就别管了,我会安排好的。”
郑虎急的直跳脚,他建议方唯带着家人先去瑶寨住一段时间,避避风头再说。
方唯点点头,郑虎便匆匆离去。
翌日。
天刚蒙蒙亮,方唯就出现在了田埂边。
这些水田是一队的,秋收在即,到处都是一派丰收的景象。
他发现,自己虽然被免去了大队支书的职务,但指定的耕地并没有发生任何的变化,依然属于指定区域的一部分。
后来他才想明白,之所以指定区域没有被取消,是因为大队的农业生产还在他的控制之下。
起码现在队里的社员们都还把他当做“支书”,不会因为他被撤职而有所怠慢,这就是人心向背的问题。
也就是说,目前为止他还是下塘大队真正的话事人。
“居然是这样,倒是出乎了我的意料。”
方唯的金手指跟土地捆绑的太深,没有土地他就什么都做不了。
现在到时候搞清楚了一些更深的问题,看来,接下来的形势也没那么糟糕。
方唯随后回到了家里,吃了早饭之后,他就把自己关进书房,写了一份关于新林县乱象的汇报材料。
这份材料写完之后,他就寄去了京城。
作为代表,他有义务向组织陈情,如实的反应现实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中秋节前,方唯就带着家人一起去了瑶寨。
“郑队长,过节了咱们杀猪不”
方唯不在,所有的事情就得郑虎拿主意。
有不少社员问起了杀猪的事情,让他感到很烦躁。
因为队里的分配方式已经被彻底否定,这个时候再大张旗鼓的杀猪分东西,那不是自找不痛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