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回 金銮殿王朴劝周主 高平关匡胤借人头(2/2)
“吃皇俸,报王恩,忠则尽命。您别难过。匡义,父母年迈,家中你多分心。贤妹之事,不要着急,如儿回不来,可托付柴大哥。”好歹把这些人劝走了,才回到妻子贺氏房中,看看小儿子德昭,辞别贺氏,不觉天光已亮。赵匡胤准备马匹兵刃行装,拜别双亲,奔校场点兵。那哥儿几个早到了,只等郑子明和潘仁美。
军师王朴赶到,拉着赵匡胤说:“老夫想救你一命,没想到却弄巧成拙,反倒害了你。胜高行周我也无良策,只有几句话你记住,或许有用:高行周是吃软不吃硬,喜顺不喜戗,喜善憎恶,办事豪爽,实打实凿不转弯子。能摸准他脾气,或许得胜。只能智取,不可力敌。”
“多谢军师!”这时潘仁美、郑子明来了,响炮出兵,大家送到十里长亭,才洒泪而别。
赵匡胤和郑子明在前,潘仁美督后队,一路上披星戴月,马不停蹄,这天来到高平关,距城五里扎下临时营房。赵匡胤对郑子明说:“贤弟,你们看守营盘,我去趟高平关。”
“干什么去?”
“借高行周的人头。”
郑子明说:“他就一个人头,能给你吗?给了你他怎么吃饭?你到那也活不了啦!”
潘仁美也说:“赵将军你不能去!高家父子枪法绝伦,妄自尊大,你进城是自投罗网。”
“依你之见?”
“亮队攻城,和姓高的决一死战!”
赵匡胤说:“不成!人家有十万兵,咱这三千人白白送死。我一人前去,见机行事。当初,我父与他有一面之交,我去劝降,投降更好,免得动手。”
郑子明说:“他要不降,再报那滑州之仇,杀你呢?”
“那就伸脖子等死,也不能因为怕死不去。”
郑子明怎么劝也不行,赵匡胤是非去不可,吩咐二人守在营盘,赵匡胤说:“我若死了,你们就回去交旨。”郑子明含泪相送。赵匡胤飞身上马,几里地撒马就到。
赵匡胤在护城河对岸勒住战马,抬头看看,城门紧闭,吊桥高挑。城上军卒拿着弓箭对着他高喊:“干什么的?”
赵匡胤忙回答:“众位辛苦!我乃后周大将赵匡胤,特来求见高王爷。”
“什么?”军卒们都知道这个名字,在滑州打过仗呀,他来干什么?快给副元帅送信吧。时辰不大,垛口出现一人,三十多岁,头戴铜盔,面似淡金,说话声音宏亮:“赵将军到此有何贵干?”
“你是?”
“我乃关中副元帅叫乐元福。”
“久仰!我要见高王爷,有言相告。”
“略等片刻。”说完乐元福下城奔帅府找高行周。
二年前高行周领兵到滑州去战郭威,为什么中途撤兵呢?他病了。滑州城外一场大战,死了孟金龙等人,他上股火,又着了点儿凉,回去得了夹气伤寒,卧床不起。两天水米未进,可吓坏了手下将官,生怕郭威乘机偷营。等高行周醒来和他商量怎么办,高行周知道他的病一时不能见好,又无援兵,传令回高平关。
到了高平关病了好几个月,刚要见好,又有细作报信:皇帝刘承佑驾崩,郭威继位,改国号为“后周”。高行周听完就昏过去了,醒来大哭,哭老主刘暠,又大骂郭威,悲伤过度,旧病复发。有心发兵去给刘承佑报仇,心有余而力不足。染病在床,城中事由乐元福照料。他生来好气,气大伤身哪!又偏偏老有事:前不久郭威连发两道诏书,劝高行周投降,并许给他高官厚禄,又把他气个半死。
最近半年身体见好,也有精神了,叫乐元福招兵买马,又派人给火山王杨衮送信,要求合兵攻打后周,替刘承佑报仇。送信人走了好久,不见杨衮回信,他又上火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头重脚轻,可他不敢说,怕夫人、儿子着急。
今天早晨高怀德出城去了,自己静卧书房正看《春秋》,有军卒来报,说后周发来兵将,正在扎营,好像是来打高平关。高行周气得把书扔在地上:“老贼郭威欺我太甚!我没发兵算你便宜,还敢来兴兵犯境,这是找死。来呀!给我备马抬抢,疆场列队!”说完,要站起来,哪知道一股火撞得眼晕头昏,心里一阵乱跳,他又坐床上了,出了一身凉汗。
他闭上眼睛养养神,可把书童吓坏了,急忙拿来药研开喝下:“王爷你别出去了,等少爷回来吧。”
正这时,乐元福走进书房:“千岁,今有赵匡胤求见。”
“什么,赵匡胤来了?带多少人?”
“就一个人。”
“跑这送死,放他进域。传本王将令,击鼓升堂!”
“是。”乐元福出门传将令:“元帅升堂!”后院是王府,前院是帅堂,鼓声“咚咚”一响,忙坏了文武官员,跑去站立。中军官骑马到城下,举起大令高喊:“王爷有令,放赵匡胤进城。”“喳!”“呼拉”过来二百来人,各拿弓箭守在城门洞两旁,怕一开城门,后周的人马冲进来。准备好了,开关去锁,“吱呀呀”只开半扇门,放下吊桥。“哎!赵将军请进吧。”赵匡胤打马上吊桥,看着半开的黑洞洞的城门,活像只饿虎张着血盆大口。赵匡胤只觉得脖子后面直冒冷气,回头望望连营,暗想:多看一眼吧,不定能不能回来啦!又一想:大英雄视死如归,畏畏缩缩让人耻笑。赵匡胤催马进了城门。中军官高举大令:“赵将军随我来!”
赵匡胤随中军直奔帅堂。路上赵匡胤合计,这话怎么说好呢?此时,心乱如麻,也不知道该讲哪句合适了。心想:到那再说吧。这时来到帅堂前,赵匡胤下马,把缰绳拴在桩橛上,宝剑摘下来,交给辕门官,跟随中军往里走,来到辕门前止住脚步,抬头观看:
辕门生煞气,宝帐起光华。影壁墙把贪狼画;画松树把印挂;又画毛猴把蜂拿:这就是,封侯挂印一点不差。左角门里站几家,穿圆领戴乌纱。右角门下站几家,顶金盔挂金甲,胁下就把兵刃挎。
往里看,有刀架,有:一刃刀、二刃刀、青铜刀、大砍刀、九耳八环刀、三尖二刃刀、勾搂象鼻刀、青龙偃月刀、锯齿飞镰刀,寒光灼灼摆满刀架。
这边看,有枪架,有:金丝枪、银丝枪、小银枪、点钢枪、五钩神飞枪、虎头錾金枪、金錾提炉枪、八宝驼龙枪、三尖四刃枪、丈八蛇矛枪,一杆一杆插在枪架。
这边瞧,有剑架,有:青罡剑、白虹剑、紫电剑、三尺连环斩杀剑、青锋剑、双刃剑、斩将夺旗把敌杀。
那边望,有戟架,有:画杆戟,描金戟、乌龙戟、方天戟、镔铁戟、困龙戟,一杆杆俱在架上插。
这边看,有斧架,有:加钢斧、点钢斧、宣花斧、车轮斧、八卦开山斧、朱雀板斧,俱在架上插。
这边看,有大炮,一门门上满沙。有:大将军、二将军、西瓜炮、牛腿炮、百子连珠炮。
那边看,还有钺,有:鸡爪钺、金钻钺、鸳鸯钺、提炉钺、八卦开山钺,大放光华。
那边看,还有叉,有:三股叉、五股叉、托天叉、烟云叉、点钢叉,插在兵器架。帅府前八杆大旗迎风招展。
赵匡胤看罢,倒吸一口凉气,心说:今天我可开了眼界。从我出世至今,走南闯北,见过无数够帅才的武将,都是自命不凡,可是和高王爷相比,真是差之天地。高王爷真有经天纬地之才,定国安邦之略,就看帅府军纪,此人敢比诸葛、姜尚,不亚如当年的韩信。想到这,不由得肃然起敬。
又抬头往帅案后边观看,只见虎皮高交椅上端坐一员老将,正是高行周,二年没见面,又老了,面容憔悴,眼窝塌陷,须发皆白。头戴帅字金盔,脑后飘洒斗大朱缨,身穿软甲,外罩大红披风,下身案子遮着看不见。别看老将军面容憔悴,可精气神不减当年,坐在上面怒目而视,真如锯角的苍龙,掉牙的猛虎。
赵匡胤看罢不敢怠慢,紧走几步,上前施礼:“老伯父在上,侄儿赵匡胤给老人家问安。”
此时高行周气得都说不出话来了。心想:赵匡胤哪,你是小瞧我呀!老夫城中兵多将勇,那郭威都不敢来,你一个人就敢闯我的高平关,胆子也太大了!不看在你爹赵弘殷的面上,在城门洞就把你斩了。我看你先说什么?高行周压住火问道:“下跪者可是郭威的元帅赵匡胤吗?”
“正是小侄。”
“你到我高平关有何贵干?”
“小侄不敢明言。”
“讲!”
“我怕你老生气。”
“我不生气,有话你就说吧。”
“我到这向你老借东西来了。”
“借什么?”
“这个……”
“借钱?借粮? ”
“非也!”
“那借什么?”说到这高行周苍眉倒竖,虎目圆睁,“噌!”从帅案后边站起来了。赵匡胤一看,心说:你还别吓唬我!说吧,反正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就看这一步了。赵匡胤向上拱手说道:“老伯父,我来借你老项上人头。”
高行周一听乐了:“赵匡胤,有借粮的、有借钱的,没听说借人头的!你借我的首级何用?”
“这非是我的本意,乃是周主郭威命我来取你的人头。有你的人头,保住我的命;拿不回你老的首级,我命休矣!故此,侄儿斗胆到高平关来借人头,望你老成全于我。”
听到此,高行周一阵狂笑:“哈哈哈……赵匡胤小孺子!你真不知天高地厚。上次滑州一战饶你不死,今天又到我的城里借人头,真是太岁头上动土,虎口里拔牙,我看你是死催的!今天我先要你的命,再讨伐逆贼郭威,来呀!把赵匡胤捆上,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