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大明蒸汽汽车研发之路(1/2)
第170章 大明蒸汽汽车研发之路
在与李琳长谈后,我深刻意识到交通发展对国家全面进步的重要性。科学院迅速响应,周院长承担起统筹的重任。我特意将周院长邀至光明宫内我的书房,屋内静谧,茶香萦绕,一场关乎国家交通变革的对话就此展开。
我率先开口,神情郑重:“周院长,当下我们有了收音机这一伟大发明,科技的力量正逐步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而交通领域,同样急需一场变革。目前我们的火车是蒸汽火车,速度慢、灵活性差。我在想,第一代汽车的研发,是否可以借鉴蒸汽火车的技术,先造出蒸汽汽车。这样不仅能利用现有的技术基础,还能更快地实现汽车从无到有的突破。”
周院长微微颔首,目光中透着思索:“罗帅所言极是。以蒸汽技术为切入点,确实是个可行之举。现有的蒸汽火车技术,在动力原理、机械构造等方面都有许多可借鉴之处,能为汽车研发节省不少时间和精力。不过,汽车与火车在使用场景和设计需求上有很大不同,比如汽车要更注重灵活性、小型化,要适应不同路况,这就需要我们在借鉴的基础上大胆创新。”
我接着说道:“没错,在研发过程中,资金、人力、设备等资源,科学院尽管提,全力保障科研团队没有后顾之忧。机械制造方面,要着重考虑耐用性和稳定性,初期不求外观多精美,但结构一定要稳固;电子控制系统,目前不必追求太过复杂的功能,确保基础的操控精准即可;动力系统,在沿用蒸汽技术的同时,要尝试优化改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材料方面,安全性和耐用性是首要考量,成本也需控制在合理范围,以便未来能够普及。另外,通讯技术与汽车的融合也极具潜力,虽然目前还处于设想阶段,但也要提前布局研究,为后续发展做好准备。”
周院长认真聆听,不时在本子上记录要点,随后坚定回应:“罗帅高瞻远瞩,科学院定不负所望。我回去后即刻组织团队,以蒸汽技术为核心,全面开展汽车研发工作,从各个关键环节入手,攻克重重难关,争取早日让大明共和国拥有自己的汽车。”
一番深入交谈后,周院长带着明确的方向返回科学院,迅速在科学院内紧锣密鼓地筹备组建科研团队。
这段时间,林思琪依旧忙碌而高效地处理着各项事务。她穿梭在各个部门之间,协调着各方资源,为蒸汽汽车研发项目的推进默默助力。每天清晨,她总是最早到达办公室,精心整理好当日的文件和日程安排,确保我的工作能够有条不紊地展开。当她迈着轻盈的步伐走进我的办公室时,那淡雅的香水味总会不经意间弥漫开来,让我原本紧绷的神经得到片刻舒缓。
有一次,我因为连续几天审阅文件和召开会议,显得疲惫不堪。林思琪轻轻走进来,手中端着一杯热气腾腾的咖啡,轻声说道:“罗帅,您先休息会儿,喝杯咖啡提提神。”她的声音温柔而舒缓,我抬起头,看着她关切的眼神,心中涌起一股暖流。我接过咖啡,触碰到她的手指,那一瞬间,一种微妙的感觉在心底闪过。我微微一怔,随即若无其事地收回手,低声道了谢。她似乎也察觉到了这一丝异样,脸颊微微泛红,匆匆转身离开。
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这种微妙的感觉在我们之间若有若无地萦绕。我深知自己已婚的身份,也清楚她作为我的秘书长,我们之间有着明确的界限。所以每次当这种情感的涟漪泛起,我都会刻意压抑,回归到工作的严肃与理性之中。
周院长先来到机械制造专家王工的工作室。工作室里,算盘珠子在王工的指尖飞快跳动,地上散落着废弃的木质模型,桌上堆满了设计草图。周院长拍了拍王工的肩膀,兴奋地说:“王工,有个能彻底改变国家交通格局的大项目,新型蒸汽汽车的机械构造设计可就全靠你了!这汽车要比火车更灵活、能在普通道路上跑,以后家家户户都能用!研发时多参考蒸汽火车的机械原理,取其精华。”王工眼睛一亮,激动地回应:“周院长,我早就盼着能参与这样的项目了,肯定使出浑身解数!”
随后,周院长前往电子元件微型化专家陈启的实验室。实验室里各种仪器闪烁着灯光,陈启正专注地调试一台设备。周院长等他完成手上的工作后,说道:“陈启,新型蒸汽汽车的电子控制系统至关重要,目前咱们先不追求智能化,把基础的操控精准度提上去,确保信号传输稳定。这对你来说可是个不小的挑战。”陈启推了推眼镜,认真思考后坚定地回答:“周院长,虽然困难重重,但我有信心做好,一定为这个项目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在动力系统研究方面,周院长来到数学电磁学专家林朝霞的办公室。林朝霞的办公桌上堆满了书籍和写满公式的纸张。周院长说明来意后,林朝霞陷入了沉思,片刻后说道:“从电磁学角度探索动力改良确实具有很大的潜力,我会结合数学模型,努力优化蒸汽动力系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汽车的动力就包在我身上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