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仙侠 > 大明外传之携现代智统乱世天 > 第175章 密支那攻坚与南明余孽的覆灭

第175章 密支那攻坚与南明余孽的覆灭(2/2)

目录

当王浩的部队出现在南明军队后方时,南明军队顿时阵脚大乱。“不好,我们被包围了!”一名南明士兵惊恐地喊道。王浩一声令下:“冲啊!让他们见识大明民义军的力量!”士兵们如猛虎下山般发起冲锋,强大的火力瞬间压制住了南明军队。“投降吧,你们已经无路可逃了!”大明民义军的士兵们大声喊道。南明军队虽奋力抵抗,但在大明民义军的猛烈攻击下,很快便溃不成军。经过一番激烈交火,王浩的部队成功将南明军队包围,朱慈烺和他的亲信,宰相李翰明、兵部侍郎王霖、礼部尚书赵睿以及亲信刘文秀等人被活捉。

朱慈烺被押到王浩面前时,他的脸上还带着一丝不甘和愤怒:“你不过是篡夺我大明江山的逆贼!”王浩冷冷地看着他:“你勾结满清,残害百姓,早已失去了统治的资格。大明民义军是为了天下苍生,为了建立一个公平正义的新秩序。”朱慈烺还想争辩,却被士兵带了下去。

战斗结束后,王浩立即向南京发电报,详细汇报了战况。烽火通讯营里,报务员们紧张地忙碌着,电报机发出急促的滴答声。翻译后的电报被迅速交给秘书长林思琪。林思琪不敢耽搁,立刻拿着电报匆匆走向我的办公室。她的高跟鞋在走廊里发出清脆的声响,每一步都透着焦急。进入办公室后,她将电报呈递给我:“这是王浩将军发来的急电。”我看完电报后,当即下达命令,让王浩派专人将南明皇帝朱慈烺及其亲信全部押送回南京,以战犯的身份接受国家和人民的审判。

经过一路的押送,朱慈烺等人被带到了南京市的国家最高法院。在大明民义军所扞卫的国家,法治与人文关怀始终是稳固国家根基的重要支柱。即使面对犯下滔天罪行的战犯,中央政府依旧秉持着公正与人道的原则。经过审慎的考量,为了彰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给予每一个被告充分辩护的权利,同时也向世界展示国家的法治精神与人道主义胸怀,中央政府决定为南明战犯们聘请知名律师张辉作为辩护律师。这一举措不仅是对法律程序的尊重,更是在复杂的历史恩怨中,坚守人性与正义的体现。

这座法院庄严肃穆,白色的大理石外墙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庄重。审判庭内,座无虚席,法学专家们身着黑袍,低声交谈着;社会贤达们表情凝重,眼神中透着对正义的期待;民间代表们则带着各自的情绪,有的愤怒,有的好奇。报社记者们早早来到现场,手中紧紧握着纸笔,专注地聆听各方发言,将庭审的每一个关键细节都详细记录下来,准备第一时间发回报社,传递给翘首以盼的民众。广播电台的工作人员也在现场严阵以待,调试好设备,确保这场备受瞩目的审判能通过电波,清晰、准确地同步传送到城市、乡村的每一个角落,让全国民众都能第一时间了解审判进程。

国家首席大法官沈逸的学生余大智端坐在审判席上,他面容严肃,眼神锐利,手中的法槌轻轻敲击桌面:“现在开庭。”声音在审判庭内回荡,所有人都安静下来,而这声“开庭”也通过广播电台,清晰地传入无数守在收音机前听众的耳中,瞬间抓住了他们的心。

政府为战犯们聘请的知名律师张辉站起身来,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律师袍,清了清嗓子:“尊敬的法官,各位陪审员。我的当事人朱慈烺等人,虽身处复杂的历史环境,但他们的初衷是延续明朝统治,并非有意叛国。在当时天下大乱的局势下,他们的很多行为是为了自保,希望法庭能够考虑到历史背景和特殊情况,对他们从轻发落。并且,朱慈烺等人在南明存续期间,也致力于维护部分地区的秩序,组织生产,对百姓并非完全没有贡献。”张辉条理清晰的辩护词,通过广播,沉稳而清晰地传递出去,无数民众围坐在收音机旁,静静聆听,思考着这段复杂历史背后的种种缘由。

检方毫不示弱,立刻出示了一份份详实的通敌文件,义正言辞地证明朱慈烺等人勾结满清,残害民众,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检方代表神情严肃,语气坚定:“朱慈烺等人与满清勾结,不仅出卖国家主权,还导致无数无辜百姓死于战火。他们的行为,绝不是一句自保就能掩盖的。在多地,因他们与满清的联合军事行动,村庄被烧毁,百姓流离失所,这是铁一般的事实!大明民义军就是为了终结这样的苦难,为天下百姓带来太平。”这些有力的指控通过广播,震撼着每一位听众的内心,也让审判庭内的气氛愈发凝重,人们对正义的裁决充满了期待。

一位民间代表愤怒地站出来,手指着朱慈烺等人:“你们为了自己的私利,与外敌勾结,让无数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这样的罪行不可饶恕!”现场群众纷纷附和,群情激愤,审判庭内一片哗然。报社记者们奋笔疾书,将这激动人心的时刻详细记录,广播电台则把民众激昂的声讨声,原汁原味地传播到全国各地,激起民众的强烈愤慨,大家义愤填膺地谴责着战犯的罪行。余大智法官重重地敲下法槌:“肃静!请保持法庭秩序!”这一声法槌声威严有力,同样通过广播,让所有关注这场审判的人深刻感受到法庭的庄重与肃穆,明白正义的审判需要在秩序中进行。

朱慈烺脸色苍白,额头上满是汗珠,他的亲信们也都低着头,不敢直视众人的目光。李翰明小声地对朱慈烺说:“陛下,我们该如何是好?”朱慈烺咬着牙,没有说话。

经过多轮激烈的辩论,法庭最终宣判:朱慈烺和几名亲信作为战争主犯,犯有战争罪和叛国罪,判处枪决死刑;其余人员根据罪行轻重,分别被判无期徒刑或有期徒刑不等。随着法官的法槌重重落下,报社记者们争分夺秒地赶回报社,撰写新闻稿件,准备将这一历史性的判决刊登在最新一期的报纸上,让民众第一时间知晓审判结果。广播电台的主播则以庄重而清晰的语气,向全国听众宣告这一判决结果。刹那间,整个国家都被这一重大消息所笼罩,民众们或是拍手称快,或是感慨万千。这一段历史的余音终于画上了句号,大明民义军所扞卫的大明共和国也朝着更加稳定繁荣的未来继续前行。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