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安南风云:风暴前夕(1/2)
1679年11月,马来亚地区被成功平定,大明共和国军队士气如虹,下一个目标——安南,已被锁定在战略版图之上。此时的安南,尚处于南北分裂、长期对峙的局面。
南方的阮氏政权,由阮福濒掌控,财政大臣阮文雄极度腐败,私吞军饷成了家常便饭。每月发饷之日,军营之中满是翘首以盼的士兵,他们指望着这笔钱寄回家中,维持家人的生计。可阮文雄却在这个时候耍起了手段,他坐在宽敞奢华的府邸内,对着前来领饷的军官颐指气使,随便找些借口,就将大笔军饷截留下来。士兵们拿到手的钱少得可怜,连基本的生活都难以维持。那些家中有年迈父母需要赡养,有年幼子女嗷嗷待哺的士兵,心中的愤懑如同熊熊烈火在燃烧。但他们又不敢公然反抗,因为阮文雄豢养了一批凶狠的爪牙,在军营中四处监视,一旦有人敢对阮文雄的行径表示不满,就会被抓起来严刑拷打,甚至丢了性命。整个军营人心惶惶,士兵们在训练时也无精打采,心里总是想着家中的困境,战斗力大幅下滑。有个叫阿福的年轻士兵,家中母亲病重,急需钱买药,可军饷被克扣后,他连买药的钱都凑不齐,只能在夜里偷偷抹眼泪。
而在北方,郑氏政权当家,统治者郑柞治下,军队统帅黎勇强满怀报国之志,一心抗击外敌。黎勇强出生于武将世家,自幼便跟随父亲研习兵法,骑马射箭样样精通。他心怀天下,渴望能像先辈们一样,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保家卫国。然而,郑氏内部权力争斗激烈,各方权贵为了自身利益明争暗斗。黎勇强虽手握军权,但在调兵遣将、制定战略时,却处处受到掣肘。每次他精心制定的作战计划,都要呈递给那些权贵们审批。这些权贵们只在乎自己的权势和财富,根本不关心战局的胜负。他们对黎勇强的计划百般挑剔,不是说计划太冒险,就是说不符合某些权贵的利益。有一次,黎勇强提出了一个奇袭敌军后方的大胆计划,这本是一个扭转战局的好机会,可却被几个权贵以风险太大为由否决了。黎勇强坐在营帐中,看着自己辛苦绘制的地图和拟定的计划,满心无奈,只能对着空荡荡的营帐唉声叹气,感叹自己生不逢时。
在阮氏阵营中,阮福濒的远房侄女阮文芳作战异常勇猛,每次冲锋陷阵她都身先士卒,在军中威望颇高。战场上,她骑着一匹矫健的黑马,手持长刀,如同一道黑色的闪电,冲入敌阵,杀得敌人片甲不留。士兵们都对她敬佩有加,愿意死心塌地地追随她。可她对阮文雄的腐败行径也只能暗自愤慨,她曾多次义愤填膺地向阮福濒进言,言辞恳切地希望能整治阮文雄的贪腐之风,还军队一个清明。可阮福濒却总是打着哈哈,敷衍了事,根本没有采取任何实际行动。阮文芳深知阮文雄在朝中势力庞大,党羽众多,自己虽有威望,但也难以与之抗衡。她看着军队在阮文雄的腐败下逐渐衰败,士兵们士气低落,装备陈旧却得不到补充,心中满是忧虑和无奈。
郑氏这边,足智多谋的谋士郑明辉,虽尽心尽力为郑柞出谋划策,却也在黎勇强与郑氏权贵的复杂争斗中艰难周旋。他明白,只有维持各方势力的微妙平衡,郑氏政权才能稳定。因此,他常常在权贵们之间奔走游说,调和矛盾。有时,为了让一项有利于战局的决策能够通过,他不得不费尽心思,用各种利益交换来换取权贵们的支持。他陪着笑脸,与那些贪婪的权贵们谈判,承诺给他们各种好处,比如土地、钱财或者官职。每一次成功说服一个权贵,他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身心俱疲。可他依然坚守着自己的职责,为了郑氏政权,为了这片土地,默默承受着这一切。
面对大明军队压境的严峻威胁,长期敌对的阮氏和郑氏破天荒地放下成见,携手组成联军,妄图抵御大明的进攻。阮氏不仅向郑氏提供了火枪、火炮等军备物资,战事吃紧时,更是不惜斥重金聘请法兰西雇佣军参战。这些法兰西雇佣军身着统一的军装,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他们使用的燧发枪和轻型火炮,在当时都较为先进,射击精度和射程都比安南本土的火器更胜一筹。他们的到来,给安南联军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也让原本对抵御大明军队信心不足的士兵们重新燃起了希望。这些雇佣军在战场上表现出了极高的战斗素养,他们整齐地列着方阵,有条不紊地进行射击和冲锋,让安南联军的士兵们大开眼界,同时也感受到了一股强大的力量支撑。
坐镇曼谷的“我”,敏锐察觉到局势的复杂性与严峻性,即刻电令王浩和王超文火速返回曼谷,共商作战计划。二人丝毫不敢耽搁,日夜兼程赶回。一路上,他们穿越茂密的丛林,翻过崎岖的山脉,马不停蹄。饿了就啃几口干硬的干粮,渴了就喝几口随身携带的水。夜晚,他们在简陋的帐篷中稍作休息,天一亮又继续赶路。心中只有一个坚定的念头,就是尽快赶回曼谷,商讨应对之策。他们深知此次任务的艰巨,关乎着国家的荣誉和命运,不敢有丝毫懈怠。
作战指挥室内,气氛凝重得近乎窒息,墙上悬挂的大幅地图清晰地标注着安南的地形地貌、兵力部署以及各个重要据点,顺化、河内、岘港等关键城市在地图上一目了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