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年代:徐工的憨媳妇儿36(2/2)
他突然想起父亲,那位留洋归来的工程师,也是在这样一个寒冷的冬天,被人从实验室直接带走,再回来时已经神志不清,只会反复念叨“差距太大了……”
“徐工!”沈红英的敲门声打断了他的回忆,“快来看!”
小电视里正在播放材料学专题报道。
M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宣布在纳米晶界领域取得“革命性突破”,强度数据比红星钢厂的结果高出整整十倍。
屏幕上的金发女记者兴奋地说:“这再次证明美国科技的绝对领先地位。”
赵波突然把台灯摔在地上:“他们偷了我们的思路!氧化钇掺杂方向一模一样!”
“然后做得更好。”沈红英轻声补充,眼泪无声地滚落。
徐卫东盯着电视里闪过的实验设备,那些锃亮的高级仪器,是他们做梦都不敢想的配置。
一种深深的无力感漫上心头,就像当年看着父亲跪在雪地里,被迫承认“种花国科技至少落后西方一百年”。
窗外警笛声由远及近。
三人同时绷直了身体,直到警笛又渐渐远去。
赵波瘫坐在床上,声音空洞:“我们永远追不上,是不是?”
沈红英突然站起身,从行李箱底层翻出一本红宝书,里面夹着几张泛黄的照片。
那是红星钢厂第一台轧机投产时的场景,工人们用绳索拉着沉重的钢坯,脸上却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知道吗?”
她指着照片上一个瘦小的身影,“那是我爸。当时外国专家说这台轧机最多用三个月,结果他带着徒弟们修修补补,硬是用了十二年。”
徐卫东接过照片,指尖抚过那些模糊的笑脸。
他想起了自制光谱仪成功那晚,老厂长拎着白酒冲进仓库的样子;
想起林小梅用绣着红星的手帕擦眼泪;
想起三个孩子用废铁丝做成的“护身符”
“收拾东西。”他突然说,“我们去种花国领事馆。”
出租车收音机里,主持人正调侃着“种花国学者闹剧”。
沈红英悄悄握住赵波的手,发现他的掌心全是冷汗。
徐卫东则死死盯着后视镜,生怕有车跟踪。
领事馆门前静得出奇。
当徐卫东掏出护照时,警卫的表情明显放松下来:“快进去,王参赞在等你们。”
接待室里,一个鬓角微白的中年人,正对着电话用方言快速说着什么。
挂断后,他长舒一口气:“林志远被FBI带走了,不过他在MIT的律师团队已经介入。”
“我们能做什么?”徐卫东问。
“活着回国。”
王参赞递过三本新护照,“今晚有外交邮包专机,你们混在随行人员里走。”
他顿了顿,“莱德曼教授托人带话,数据不会说谎,时间会证明一切。”
徐卫东翻开新护照,照片是他签证时拍的,名字却变成了“张建国”。
一种难以言喻的屈辱感涌上心头,就像当年被迫看着父亲改名“徐卫东”,那个充满时代烙印的名字。
“还有这个。”王参赞从抽屉里取出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今早刚出的。”
封面文章正是橡树岭实验室的成果,作者栏赫然印着卡尔的名字。
沈红英快速浏览着论文,突然指着一处图表:“这个误差范围……不可能!除非……”
“除非他们伪造数据。”
王参赞冷笑,“但谁会信呢?一个连光谱仪都要自制的国家,指控世界顶级实验室造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