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灵异 > 督军两口子去哪儿了 > 第124章

第124章(1/2)

目录

姚骞和两百匹骏马连夜返回了矿山,其余的他留下继续繁衍生息、长大成年,没错,就是他自己带回去的!因为那些马里有大黑等领头马,根本不需要专门找马倌。到了山里,统统交给了陈金秋安顿,他从云彦口中得知,陈金秋正是那里的马倌,训练有素的马儿是他一手养出来的,姚骞对他的佩服又多了一分。

天亮后,骑兵团的战士们得知姚团长一次买来两百匹马后,震惊的同时更坚定了唯姚骞马首是瞻的决心。

两匹马进山,自然不能空跑,姚骞还带来了很多吃的用的,几百人的队伍要消耗的物品是相当大的,姚骞跟众人笑谈间分心想到了云彦的家底是不是快被自己掏空了?不能再吃软饭了,他该赶紧把买家定下来,吃点黝黑的“硬饭”。

按照和云彦商议的,姚骞给战士们制定了详细而科学的训练计划,基本上每天用一半时间训练,一半时间挖煤。姚骞是这样鼓动大家的:“总体的情形兄弟们也都了解了,靠团里咱们想吃饱饭,很难,以后会更难。庆幸的是,我们有了新的饭碗,只是这个大饭碗要我们自己往里面装,还得端稳了,不能被别人抢走!我所以,我们一半时间挖煤,换吃的用的,一半时间练好本事,这样才能守住我们的饭碗!兄弟们说,我们要不要练?!”

众人齐呼:“要!”突然吼出的声音把旁边的人吓了一跳。

“要不要挖!?”姚骞问。

众人高喊:“要!”喊声震天。

“要不要活的更好?!”姚骞问。

众人回答:“要!”各个脖子扯了一尺长。

曹宏奇拉着两马车东西到达时,正好看到这一幕,晨光撒在骑着大黑的姚骞身上,令他更显容光焕发威风八面。时隔两年,曹宏奇头一回感受到了由衷的喜悦,他早就看出来了,姚骞不是池中之物,他是天生的将领,若放在两千年前,那就是一方诸侯。他押对了,哪怕一身狼狈,他已看到自己的曙光。

姚骞与曹宏奇对向而立,隔着人群互望,他们不由相视一笑,为眼前的成功欣慰、为未来的希望振奋。

人们在快乐时看到不好的事会更悲伤,为了适应心里的落差,他们更极度渴望和向往开心的事。比如此刻,骑兵团的战士前一刻情绪高亢,转身看到的却是他们高团长派曹宏奇送来的第二批物资——装的挺高挺满的两车棉衣,粮食一粒没有,何谈肉菜。他们气愤、悲伤之后,对姚骞产生了前所未有的依赖。

听了曹宏奇所传达的高苓的军令——要求姚骞回去操持搬迁驻营地,这些骑兵团原来的士兵,在依靠姚骞的基础上,又生出了为其不平、决心维护的心理。大家都知道,说好听点叫操持,实际是拿姚骞当出力又出钱的冤大头,高苓和姚骞的受拥戴程度高下立见。

这一切的变化,姚骞没有预料、没有刻意设计,也没意识到是什么促成的军心如一,只顺理成章地享受了成果。

听闻军令后,姚骞没有太气愤,高苓想占他家便宜的心思早已昭然若揭,他欣慰的是,高苓只命他回去,而不是还要他带人回去干苦力。诚然,这个并不难理解,其他人还要守矿嘛。估计主要是想薅他羊毛,等薅完就会把他放回山里挡枪,算盘打得成精了。可惜啊,谁吃亏谁得利要看长远。

姚骞和曹宏奇掐着晚饭点回到骑兵团营地,狐假虎威先吃了一顿马肉才去见的高苓,恰好碰上看一出大戏。

校军场上,骑兵团除巡防守卫的士兵,其余几乎全都聚集在一处,高苓、张狐狸、吴世楠、宇文湛、许力强等人站在高台上,正在公开对一位军官严刑审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