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同人 > 年代:发家从五亩水洼地开始 > 第245章 变态山药豆

第245章 变态山药豆(2/2)

目录

须臾,织壳子旁,多了两个鼓囊囊的麻袋,沈青将其搬到院内,又挑了大半袋粗点的断山药。

辘---

月牙从某个房间内,推出一辆磅秤。

沈青把山药豆搬到秤上。

月牙放砝码、推游标,待刻度杆达到平衡状态,念道:“205斤,算你200斤吧。”

沈青卸下山药豆,又把山药拎到秤上。

月牙拨动游标,直到杠杆平衡,“45斤,山药不能抹零,我没那个权力。”

山药豆,是爸妈不要的东西,月牙跟家里人商量好了,卖山药豆得的钱,除去仓库租金,剩下的全归她。

因而,她有权处置山药豆。

“行~”沈青将三袋东西,全搬进了车兜,“小老板,算算账吧。”

一声‘小老板’,令月牙很是受用,她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大商人。

月牙笑着掏出纸和笔,唰唰写了一行字,“山药,8分钱一斤,45斤,便是3块6毛。山药豆,1分钱一斤,200斤,便是2块钱。拢共5块6毛,”

沈青付了钱,月牙查验无误后,把钱分成两份,收进挎包内。”

月牙欲推秤离开,沈青却拦住了她。

月牙:“怎么了?”

沈青:“这儿是不是兴平村?”

“对!”

“我听说,兴平村有一对专种甘蔗的老夫妻,你知道他俩住哪里吗?”

“知道~”

月牙点了点头。

“张叔和李婶,我跑后头王家营上学时,每次都会路过他们家,他俩就住在村子的西北角。

你沿着屋旁的路,向西走到村边上,再往北走一里地,就到了。

他家围有篱笆墙,院中还栽了一株皂荚树,很好认的。

他俩待人可好了,就是...听到皱纹、没力、牙掉了等内涵‘人老了’意思的字眼,他俩就跟点燃的炮仗一般,发火怒骂,甚至是...动手打人。

你说话时,注意一点言辞。”

沈青:……

看来,林秋挨揍(粮站员工),还被薅掉一撮头发,并非因为‘强灌理念,咒人产量低’,而是触犯了夫妻俩的禁忌。

“行,我记下了。”

沈青拉车出了院子,走到村子的最西侧后,拐进北边的土路。

路东,是低矮的民房。

路西,是连成一大片的甘蔗地。

前方二百多米远,一脖挂毛巾的青年,正持着锄头,一拉一推,给甘蔗苗除草。

地里的甘蔗苗,约有膝盖高,茎杆细嫩,叶子青绿,从外观上看,特像...芦苇头。

一阵微风贴地吹过,青叶摇曳间,发出‘沙沙’的响声。

须臾,沈青来到青年旁边。

“老乡,跟你打听个事,种甘蔗的老夫妻,是不是就住在前边拐角处?”

青年不再锄地,抬起毛巾,擦了擦脸上的汗。

“嗯,对。走到头,向西一拐,路北第一家,便是了。张叔和王婶,没出去转悠,我是被雇来除草的。小伙,你找他俩有事?”

“哦,我想买点甘蔗尾,栽在自己家地里。”

“啊?”青年拧起了眉头,“我脚下这片地,8月份,就栽上甘蔗了,年前,就能砍割上市。现在种...会不会太晚?”

“我也想早点种,但早不了啊,8月份那会子,地里还长着别的庄稼呢。现在种,会晚点收,也比让地荒着强。”

荒着?

种上小麦,不就不荒了,眼下,正是播小麦的季节。

青年虽心存疑惑,却没再追问,“晚种...我是个外行人,不清楚能不能行。但是我知道,张叔和李婶,特爱囤东西,啥都不舍得扔,估计...窖里还有甘蔗尾,你去看看吧。”

说完,他弯着腰,继续除草。

沈青则拉车向前,走到村沿,朝西一拐。

霎时,月牙口中的宅院,闯入了他的视野之中。

竹片斜着交错而成的篱笆上,爬满了木耳菜,油亮的绿叶间,藏有紫黑色的果实。

院门,是用木板做的,两侧各挂一串艾草,透过两扇门间的缝隙,能瞧见数间青砖灰瓦房。

一株高大的皂荚树,遮盖住半个院子。

皂荚树,别名悬刀树,外观酷似洋槐树,树枝上都长着尖刺、羽状复叶、豆荚,但...二者仍村在些许差别。

洋槐树,阳光一照,叶子半透明,3~4月份开花,花儿雪白成串,豆荚又小又干瘪。

皂荚树,阳光一照,叶子不透明,4~5月份开花,花儿淡黄成絮,皂荚又大又饱鼓,因含皂甙(dai)成分,捣碎遇水,能搓出泡沫,可当肥皂使。

梆梆---

沈青敲响院门,“有人在家吗?”

“有,来啦!”

院内传出喊声。

很快,院门从里打开了,开门者是个头发花白、双手沾水的胖老太。

“小伙,你找谁?”

“大婶,我是镇东的,上这来买甘蔗尾。”

“大婶?”

胖老太上下打量对方一眼,脸上绽出一抹笑容。

“你嘛,发黑、齿齐、肌紧,一瞧就知是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喊我一声‘大婶’,也不足为过。”

若辈分拔高一阶,喊得是‘**奶’,必立即关门,任凭外头喊破嗓子,也不带开门的。

嘎吱---

李婶把门拉得大开,“甭在外头站着了,进院聊。”

“好~”

沈青拉车穿过院门。

小院收拾得非常干净,地上无一片落叶,井旁摆了两盆湿衣服,一盆有水,一盆无水。

李婶看向闭门的堂屋,“张仁,快出来,有人来买甘蔗尾。”

嘎吱---

一头发稀疏、额头有三道横褶的老头,打开门走了过来。

瞬间!

醇和的艾香味,以老头为中心,向四周弥散开来。

“叔,你熏艾了?”

叔?

张仁打量对方一眼,咧嘴一笑,这俊小伙,还挺上道的嘛。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李婶不愿被别人说‘老’,喜欢年轻点的称呼,张叔亦是如此。

“熏了。我刚把门窗关了,点了一些艾绒,驱驱飞虫,除除异味,顺带祛湿通络,一举三得,多好呐。”

艾绒,易燃,却不起火焰。

它气味芳香,有止血通络、祛湿温经、驱虫除味之效,适合点熏或艾灸。

上一次,小亮的大拇指,被镰刀割伤,沈青刮取甜杆上的白霜,寻一些干艾草,揪下草叶,揉成絮状,点燃烧成灰烬,用流水冲洗伤口,敷白霜止血,艾灰+水,揉成泥团,包住整个伤面,来帮小亮治伤。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