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同人 > 年代:发家从五亩水洼地开始 > 第258章 槐树林牛叫

第258章 槐树林牛叫(2/2)

目录

卧在门口的大黄,猛地睁开双眼,穿过高粱杆迷宫,热情扑向主人大腿。

沈青抚摸狗脖,冰冰凉,手指插进绒毛,才能感到温热。

“夜里凉,赶明儿给你搭个狗窝,铺上褥子,省得你冻到了。”

大黄似乎听懂了,尾巴摇得更欢实了。

啪---

沈青关闭手电筒,穿过院子,推开了木门,结果...对上一双泛蓝光的眼睛。

左手握成空拳抵住灯口,啪,推动手电筒的开关。

霎时,一束细小的光,打在蓝光主人身上---小狸。

它定在桌腿旁,身上沾了一些...鸭绒?

光束右移,照亮了条几柜。

柜门大开,麻袋倾倒,袋口敞着,鸭绒撒了一地。

嗖---

黑影一闪而过,光束左移,桌边已无小狸的踪迹。

沈青缄默无语。

他拾净地上的鸭绒,装回麻袋内,还捡起麻绳,绑紧袋口。

末了,将麻袋塞回柜子,关紧柜门,转身走进东厢房。

左手不再握拳,隔那么远,还有两扇门帘挡着,小花不可能被灯光刺醒。

沈青借助灯光,环视屋内一圈,发现原本平铺的被子,竟多了一个鼓包。

簌---

掀开被子,‘鼓包’开逃,沈青及时攥住了猫尾。

尾巴被拽,小狸自知逃不掉了,索性...扭头求原谅。

喵---

嗓音糯糯的,眼睛圆圆的,腮帮子反复蹭人手,还瘫在被子上乱扭。

一番谄媚的操作,把沈青整得没脾气了。

“呦,长能耐了,都会解袋口系绳了。起来,给我演示一遍咋解的,演好了,今晚就饶了你。”

小狸瞳孔骤圆,一跃而下,来到迷彩鞋旁。

沈青脱鞋,采用‘脚尖踩脚后跟,脚踝向上提’的法子,下回穿鞋时,才会解开鞋带。

沈青蹲在床边,细瞅小狸怎么解鞋带。

小狸踩在鞋背上,咬住绳端,脑袋向后甩,嗖,蝴蝶结的一个绳圈消失了。

接着,它用同样的方法,灭掉另一个绳圈。

随即,咬住‘X’形交叉前的某根绳子,缓缓向后拽。

拽不动了,就松开嘴,咬住紧挨‘X’处的绳子,继续向后拽。

如此反复,直到抽出绳端。

它还咬住绳端,原地绕了几圈,概因绑袋口...需缠个几圈,才能系绳结。

喵---

小狸双眸紧盯着主人,似在询问:演得怎么样?

“免强合格。”

沈青抱起小狸,揪它身上的鸭绒。

“鸭绒,是有大用处的,甭再跟它过不去了。拿它给你做个垫子,怎么样?柔软不说,还暖和。”

小狸歪倒在主人怀里,觉得‘垫子’这个主意很不错。

揪净鸭绒,洗漱一番,沈青便上床睡觉了。

……

翌日,拖拉机的‘突突’声,打破了小村庄的宁静。

电线杆,被拉来了。

在电工的指导下,村民们着手埋杆子。

电线杆,缠一些棉布,防止抬的过程中打滑。

三人合力抬起,并把它斜插进土坑内。

扶正杆子,铲土埋坑,每埋20厘米,踩实土壤,再继续铲土,直到土坑被填平。

村民们不停重复这样的操作,竖起了一根根电线杆。

竖电线杆,比挖坑费力多了。

挖坑,耗时一天,埋电线杆,足足用了两天时间。

除了10米长的水泥杆外,供电局还运来了另一种杆子。

那杆子,是四棱柱样式的,长5米,粗如小碗,用来入户拐线、安装绝缘子使。

开完会的第六天,电工带着电线、变电器、镰梯等东西进村了。

镰梯,即脚扣。

是一种可套在鞋上,拥有弯弧形状,攀登杆子的专用工具。

用时,借助身体重量,通过杠杆作用,使工具另一侧紧扣在杆上,令自己不会往下滑,抬起脚,‘扣’又会自动松开。

两只脚,交替进行‘松开-上挪-扣紧’,便能轻松爬到杆顶。

电工们穿上镰梯,爬上杆端,安上陈架,插上绝缘子,架起了一根根电线。

电表箱,有两种规格。

一种,能容纳6个电表,一个,只能容纳4个。

沈青用的,便是后者。

电表箱,安在豆子家的侧墙上,紧挨着李丰家的豌豆地。

写有‘71’编号电表下端,接有两根电线。

它们略过仓库,抵达东厢房侧墙旁,在四棱柱顶端绝缘子上缠上几圈,穿过窗户,接上了闸刀。

闸刀,钉在了墙上,外头,加一竹盖子,防止落灰。

接着,扯线安灯,沈青央电工留了接头,即带电、却没接灯的线,用于之后安插线板使。

验收完毕后,沈青交了13块2,得到一个电本。

这期间,他还干了一些别的事情。

如!

清空玉米芯,将晒干的高粱杆,码放在麦秸垛旁边,并盖上糊有黄泥的茅草排。

若有人来,讨要高粱杆,他便大方送上几捆,同时,他自己也用高粱杆,编了4张织壳子。

织壳子,编法很简单。

1、高粱杆撕掉叶子,挑选粗细均匀、无虫蛀的,放到一旁备用。

2、寻两株间距为2米的大树,在两树之间绑一横木,且,横木要离地1米。

3、寻10块砖头,每一块砖头上,缠足够量的细麻绳。

4、取一根高粱杆,切掉过细梢头后,置于横木上,将其分成四等份,每一处分隔点上,系两根缠有砖头的麻绳,一砖,垂于横木南侧,一砖,垂于横木北侧。

5、再取一根高粱杆,紧挨着第一根,置于横木上,将每个分隔点处的砖头,互换下位置,使麻绳‘X’形交叉,捆住这根高粱杆。

6、重复刚才的操作,编出一张织壳子,至于锁边,剪断绳子,打个死结就行。

编的途中,要时不时拿起菜刀,照着第一根高粱杆长度,砍断梢头、粗茎。

织壳子,用途很广。

铺在床上,便是席子;

竖起来,糊上报纸,便是侧墙了;

往院内一铺,再盖上晒布,能防止地面湿气,渗透进粮食内。

院内的高粱穗,早就晒干了,用手搓粒,效率太慢了,沈青便去许家寨,花钱雇机子脱粒。

到了大队后,他先去了趟后舍,和李坚聊了一会天。

李坚称试验田内的麦苗,长势非常好,他近期正研究肥料配比,和病虫害防治。

他还与李坚的学生们,打了个照面,其中,名叫柳苏的学生,长相格外出挑。

宽松款的衣服,也难掩那傲人身材。

五官精致,颈部修长,脊背挺直,留着利落的短发,气质突出,浑身上下透着一股自信和傲气。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