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鹤唳风声(2/2)
在皇宫那庄严肃穆的御书房内,朱标见到了端坐在案几前的朱元璋。他神色凝重,没有丝毫犹豫,扑通一声双膝跪地,身姿端正,双手伏地,以极为恭敬的姿态说道:“父皇,儿臣近日听闻朝堂之上如火如荼地开展查贪腐之事,心中对父皇的这份深切关怀感激涕零。儿臣深知,父皇所做的一切皆是为了儿臣日后能顺利继承大统,为儿臣排忧解难。然而,儿臣经过深思熟虑,以为父皇此举虽然在当下能让群臣震慑,不敢再有贪腐之念,但杀戮过重,实在是太过血腥。如此一来,恐怕会让天下有识之士寒心,使得朝廷在民间的威望受损。儿臣认为,培养自己的班底,稳固朝堂根基,应当徐徐图之,以温和且有效的方式进行。儿臣期望能凭借自己的能力,通过慢慢考察、悉心培养,组建起一支忠诚且有能力的队伍,而不是依靠父皇这般雷霆暴力的手段来达成目的。”
朱元璋负手而立,目光深沉地看向远处的宫墙,而后缓缓转身,看向朱标,脸上露出一丝复杂难辨的神情。他微微眯起双眼,仿佛在回忆着往昔那些艰难困苦却又波澜壮阔的岁月,许久,才重重地叹了口气,声音略带沙哑地说道:“标儿,你心地善良,这在寻常人家,自然是天大的好事。可你生在帝王家,这朝堂之上,各方势力盘根错节,犹如波谲云诡的战场,稍有不慎,一步踏错,便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为父这些年杀伐决断,手段狠辣,皆是为了保护你,为了咱们大明的江山社稷能够千秋万代。你还年轻,许多人心的险恶、权力的争斗,有些事情,你还不懂。”
朱标缓缓抬起头,眼神中满是坚定,直直地望向朱元璋,语气沉稳且郑重地说道:“父皇,儿臣深知您所谋深远,一片苦心皆为江山社稷。然而儿臣以为,治理偌大的国家,以德义感化众人,方能使人心悦诚服,远比以严苛暴烈手段压制更为有效。儿臣愿倾尽全力,以自己秉持的仁德之道,去逐步赢得朝中大臣们的真心拥护与全然信任。”
朱元璋听闻此言,心中瞬间涌起一股无名之火,脸上的肌肉微微抽搐了一下,可念及父子之情,又实在不便当场发作。他强忍着情绪,重重地挥了挥手,声音中带着一丝无奈与期许,叹道:“罢了罢了,既然你心意已决,有自己笃定的行事想法,那就放手去做吧。但你务必时刻铭记,这万里江山未来终是交付于你之手,你所行的每一步,都要为这天下苍生,为自己的一举一动负起全责。”
朱标缓缓跪地,郑重地叩谢圣恩,随后缓缓起身,袍袖轻拂,转身离去。他的背影略显落寞,心中满是无奈与矛盾的情绪。无奈于父皇行事风格强硬,与自己一贯秉持的仁政理念大相径庭,每一次朝堂上的争论,都像是在他心上划下一道伤痕。但他的眼神中却又透着决然,无论前路如何艰难险阻,他都决心以自己的方式,去探寻一条更符合民生的治国之路,哪怕这条道路荆棘丛生,他也绝不退缩。
而在台岛,林墨并没有因为朝堂上的风云变幻而放松警惕。他深知,局势随时可能发生变化,唯有不断增强自身实力,才能在这乱世之中立足。于是,他加紧训练士兵,提升军队的战斗力。在产业发展方面,林墨以海盗岛那边的制盐基础为依托,召集了岛上的能工巧匠,对制盐工艺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改进。经过一番努力,台岛的制盐产量大幅提高,而且盐的品质也有了显着提升。与此同时,林墨也没有忽视钢铁产业的发展。他派人四处寻找优质的铁矿,引进先进的冶炼技术,大力发展钢铁制造业。在他的带领下,台岛的钢铁产量逐渐增加,为军队的武器装备更新提供了有力保障。
此外,林墨深知民间奇技淫巧中蕴含着巨大的智慧和潜力。他派人回到大陆,以及在台岛各地,四处收集民间的各种技艺和发明。这些人不辞辛劳,深入到各个村落、城镇,与民间艺人、工匠们交流,将他们的技艺详细记录下来,汇录成书。林墨相信,这些技艺和发明,将来一定会为台岛的发展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在林墨的努力下,台岛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各项事业都在有条不紊地向前发展,而林墨也在为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危机,默默地做着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