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频言情 > 烽火淞沪 > 第88章 上海沦陷

第88章 上海沦陷(2/2)

目录

面对如此强敌,陈颐鼎毫不畏惧,他毅然决然地带领521团和522团的将士冲出阵地,如猛虎下山般冲向苏州河畔。

苏州河的河水在战火中翻滚,波涛汹涌。

陈颐鼎和他的士兵们与日寇短兵相接,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肉搏战。

他们用血肉之躯,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毫不退缩。

在激烈的战斗中,陈哲的预备第一团也迅速投入战斗。

他们与 521 团和 522 团紧密配合,共同抗击日寇。

而在关键时刻,战车营的 5 辆大型坦克和 2 辆小型坦克如钢铁巨兽般冲入战场,给了日军沉重的一击。

这些坦克的出现,让日军措手不及。

它们的强大火力和坚固装甲,让日军的防线瞬间崩溃。

过河的一个大队日军被全歼在河边,而日军用来登陆作战的橡皮艇也全部被摧毁在河对岸。

大部分的日军橡皮艇被打烂,陈哲果断派人下水抢夺。

经过打捞,他们成功地抢回了 6 条漏气的橡皮艇,虽然这些橡皮艇已经破损不堪,但修补过后,仍然有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就在 261 旅和预备第一团与日寇激战正酣的时候,日军却向上海进行了第四次增兵。

这一次,他们的总兵力已经达到了惊人的 28 万,如同一股黑色的洪流,汹涌而来。

国军也已投入了71个师和7个独立旅的兵力,此外还有原杭州湾北岸守备区防备日军登陆的部队也调至上海。

由于中国军队在装备上无法与日军相抗,顾祝同、陈诚等人建议迅速将上海战场的主力部队有计划地撤至吴福线及锡澄线两条国防工事线上进行整顿。

11月3日,九国公约会将在比利时对中日的战事问题进行讨论,蒋介石希望能够在国际上获得有力的同情和支持,故而下令第三战区“在上海坚持一个时期,至少十天到两个星期”。

11月4日,日军第10军乘坐100艘大型船舰进入杭州湾。

次日拂晓,日军先是以舰炮对金山卫附近的中方阵地进行了长达数小时的炮轰,而后日军第10集团军开始在航空兵的火力掩护下进行登陆。

当时,担任沿海警戒的仅有2个连,其余都被调往了上海战场。

因此,日军3000余人顺利登陆。

在上海指挥作战的第8集团军总司令张发奎紧急调军前往阻击,并下令在青浦的第67军推进至松江。

但由于部队联络困难,行动迟缓,因而反击计划未能按期实施。

日军登陆成功后,于11月5日夜进抵金山县城、松隐镇、亭林镇一线,与防守的中方军队发生战斗。

陈诚当即再次建议部队迅速后撤,但蒋介石命令军队再坚持3天。

11月6日,日军先头部队于黄昏时刻在米市渡强渡黄浦江向松江前进。

11月7日,日本参谋本部下令将上海派遣军和第10军组成“华中方面军”,由松井石根出任司令官。

11月8日,日军柳川第10主力军成功渡过黄浦江向松江县城发起攻击。

为配合第10军登陆,松井石根下令上海派遣军各部分别向中国军队发起进攻。

11月9日黄昏,第10军攻陷松江,对上海形成合围态势,中国军队面临三面夹击的危险。

11 月 9 日中午,四周一片寂静。然而,在这片宁静的背后,一场紧张的军事行动正在悄然展开。

11月10日,上海的守军全线撤退。

第 19 集团军以第 71 军(第 3 师、第 87 师 )、第 74 军(第 58 师、第 107 师)及太湖警备司令部,向吴江附近转进,分别于北坎镇、同里镇、朱家滨、车坊镇、吴淞江南岸,以守湖沼之区,防止敌船窜入吴淞江和太湖。

而陈哲所率领的预备第一团被安排为后卫团,是 87 师最后撤退的部队。

这个决定是师部下的命令,命令是基于陈哲的预备第一团拥有强大的机动能力。

该团配备了 7 辆坦克和 6 辆汽车,这使得他们在撤退过程中能够迅速转移,灵活应对各种情况。

对于师部的这一命令,陈哲并没有提出异议。

事实上,他原本就不太愿意与大部队一同行动。

他更倾向于独立行动,这样可以更好地发挥预备第一团的机动性优势。

在大部队开始撤离之前,陈哲特意询问了江枫的意见。

他告诉江枫,可以选择跟随预备第一团一起撤退,也可以选择跟随旅部一起行动。

不过,陈哲提醒江枫,如果决定要走,最好尽早出发,以免耽误时间。

毕竟,时间就是生命,在战场上更是如此。

然而,江枫似乎有自己的打算。他是个有关系的人,对于局势的判断可能与其他人不同。

尽管其他部队已经开始行动,但预备第一团却迟迟没有动静。

江枫观察到这一情况后,心知肚明,他知道再拖延下去可能会有危险。

于是,他果断地带着自己的侍卫,骑上两辆自行车,迅速逃离了预一团驻地。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