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妃影难寻,欲火难熄(2/2)
他轻哼一声,声虽不高,却如寒刃出鞘,令人心悸:“你在燕王府的日子,便到此为止。”
玉兰心头一颤,隐隐生出不祥预感。她攥紧手中帕子,强作镇定:“妾身明白,王爷请问,妾身定知无不言,绝不敢欺瞒。”
萧云川直入正题:“王妃究竟何故离府?母妃与瑶光称她投靠太后,此事是真是假?”
玉兰眼珠微转,心思百转。若实话实说,或能得王爷片刻青睐,可太嫔、沈侧妃、谢侧妃与瑶光公主,乃至安恬县主,哪个是好相与的?若她得罪了她们,日后还有好日子过?更何况,她曾受命前往慎刑司,作证王妃忤逆太嫔。若王妃重返府中,忆起此事,焉能不记恨?王爷对王妃又那般看重,她岂有翻身之日?
权衡再三,她低声道:“回王爷,妾身深居简出,府中之事知之甚少。只听闻前些时日,太嫔命妾身前往慎刑司,作证王妃平日对太嫔不敬。到了那儿,妾身才知是太嫔与昭宁长公主联手告发王妃。本以为有她们撑腰,官司必胜,谁料王妃不仅扭转颓势,还将太嫔与长公主一并扳倒,着实令人费解。王爷不觉得蹊跷吗?”
萧云川眉心紧锁,沉声道:“你想说什么?”
玉兰故作迟疑,语气试探:“妾身不过一介女流,难窥全貌。只是,若王妃未如太嫔所言,投靠太后,又如何能翻云覆雨,扭转乾坤?她如今行事,与从前判若两人,实在令人不解。”
她话中有话,似点非点,萧云川岂会听不出弦外之音?他心头烦躁,挥手道:“下去吧。”
玉兰满心期盼侍寝,却见王爷兴致索然,不敢强求,深深望他一眼,带着几分失落退下。
随后,萧云川传召庶妃姚氏。
姚氏原是他的贴身宫女,生得温婉可人,眉目如画,性情柔顺,颇得他欢心。虽不及沈、谢二侧妃受宠,但每月总有几晚,他会宿于她院中。姚氏最可贵之处,在于忠心耿耿,眼中唯他一人。
他次传姚氏,一为听真话,二为护她周全。若第一个召她,恐显偏心,沈侧妃善妒,定会暗中刁难。故他先召玉兰,扰乱耳目,以保姚氏无虞。
姚氏果然不负所望,将所知之事和盘托出——从王妃中毒,到安恬县主设计劫她出府,再到安恬误被卖入青楼,事无巨细,皆如实禀告。
萧云川听罢,已大致明了前因后果,颔首让她退下,旋即传庶妃何氏。
何氏原是前燕王妃的侍女,因姿容出众,被赐予萧云川。她性子木讷,却生得风韵天成,体态丰腴,肤如凝脂,正是男子垂涎的尤物。萧云川宠她,多半因她容貌与身段,视她为床笫之欢的玩物,极少与她深谈。每次宿于她处,皆直奔主题,完事后或酣睡,或径自离去,鲜有温存。
何氏深知自身定位,入书房前特意沐浴熏香,衣衫轻薄,暗藏媚态。萧云川出使半年,未携女眷,久旷之身,欲念难抑。他本欲归来后与青谣共度良宵,奈何她不在府中,欲火无处宣泄,只得召何氏前来。
何氏一入书房,他未多言,径直将她按于案上,褪去衣衫,尽情发泄,直至云雨散尽,酣畅淋漓。
何氏被折腾得香汗淋漓,双腿发软,勉强由两名婢女搀扶回院。
最后,他传召赵庶妃。赵氏乃沈太嫔所赐,生得秀美端庄,心思细腻,温柔体贴,颇得萧云川喜爱。此时,他已查清真相,欲念亦得纾解,便未与赵氏多言,只命她陪寝,两人相拥而眠。
沈侧妃与谢侧妃左等右盼,始终未得王爷召见,心头酸涩难耐。听闻他接连召见四位庶妃,甚至赵氏竟留宿书房,沈侧妃更是妒火中烧,咬牙彻夜难眠,暗自筹谋,欲寻机会整治赵氏,以泄心头之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