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问答(2/2)
从旧约的警示角度来看,这一妥协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士师记》1:27 - 28明确指出,玛拿西等支派未驱逐迦南人这一行为,使得原本处于劣势的迦南人逐渐强大起来,甚至“迦南人强逼以色列人住在那地”(士1:28)。这种力量对比的反转只是表面现象,更深层次的问题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以色列人与迦南人在生活上的密切接触,最终引发了信仰的混杂。以色列人本应是分别为圣,单单敬拜耶和华神的民族,然而,迦南人所信奉的多神教与各种异教习俗,如同病毒一般,逐渐侵蚀着以色列人的信仰。他们开始在敬拜耶和华神的同时,又去崇拜迦南人的偶像,参与他们的异教仪式。这种信仰的混乱,追根溯源,正是源于当初对迦南人的妥协。经济上对迦南人的劳役依赖,让以色列人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与世俗共存”的危险试探之中,严重违背了“分别为圣”的命令(利20:26)。他们忘记了神的教导,模糊了神圣与世俗的界限,最终导致整个民族的灵性衰败,遭受了诸多苦难与惩罚。
新约中,保罗在《歌罗西书》2:8给予信徒严厉的警告:“你们要谨慎,恐怕有人用他的理学和虚空的妄言……把你们掳去。”这与旧约中玛拿西支派的教训相互呼应,深刻揭示了世俗价值观对信仰侵蚀的危害。在当今社会,信徒同样面临着各种世俗价值观的冲击,如物质主义、相对主义等。这些世俗价值观就如同旧约中的迦南人,试图潜移默化地侵蚀信徒的信仰根基。当信徒容许这些世俗价值观在自己的生命中“服苦役”,也就是试图合理化它们的存在时,信仰的根基便会受到严重的动摇。比如,一些信徒以“文化包容”为名,淡化圣经伦理,对一些违背圣经教导的行为采取宽容甚至认同的态度;或者为了追求个人利益,在面对道德和信仰抉择时,轻易地妥协真理原则。这些行为看似微不足道,但长此以往,必然会导致信徒与神的关系疏远,失去信仰的纯正与力量。
对于今日的信徒而言,面对世俗价值观对信仰的侵蚀,我们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策略:
彻底割席:我们要以约书亚对亚干的审判(书7:10 - 12)为榜样,保持清醒的头脑,认清“妥协的迦南人”,即那些侵蚀信仰的世俗价值观,其本质就是罪。贪婪、骄傲等世俗观念和行为,如同隐藏在黑暗中的敌人,时刻威胁着我们的信仰生命。我们必须依靠圣灵的力量,坚决地将这些罪从我们的生命中除去(罗8:13)。不能对罪有丝毫的姑息和妥协,要以坚定的信仰立场,与世俗价值观划清界限,坚守圣经的真理和原则。
主动开垦:约书亚鼓励玛拿西人“砍伐树林,扩张地界”(书17:15),这一教导在属灵层面有着深刻的启示。对应到今日信徒的生活中,我们需要积极主动地以真理去转化文化领域,如教育、艺术、媒体等各个方面。不能仅仅满足于被动地防御世俗价值观的侵蚀,而是要主动出击,用圣经的真理去影响和改变周围的世界。我们要将基督的爱与真理融入到文化的各个层面,让更多的人能够认识和接受真理,使神的话语在社会中发光发热,成为引导人们走向正确道路的灯塔。
群体守望:以色列的失败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支派各自为政(士1:27 - 28)。而今日的教会,作为信徒的共同体,需要建立起彼此劝诫、相互扶持的关系。信徒之间要密切关注彼此的信仰状况,当有人受到世俗价值观的影响时,能够及时给予提醒和帮助。我们要共同抵挡“时代的迦南人”,在信仰的道路上携手共进,共同成长。教会应该成为一个坚固的属灵堡垒,信徒们在其中相互鼓励、相互监督,共同践行神的旨意,抵御世俗价值观的冲击,使教会能够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中,成为彰显神荣耀的见证。
总结
这两个问题从不同维度引导读者深入反思信仰的内涵与实践。第一个问题深入经文细节,探讨神的律法如何颠覆世俗逻辑。神的公义体现在对弱势群体权益的保障上,西罗非哈女儿们继承产业的事件就是有力的证明。这要求信徒在面临伦理抉择时,必须坚定不移地以神为本,遵循神的公义原则,摒弃世俗的偏见和不公。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与神的公义相悖的情况,此时我们要像西罗非哈的女儿们一样,勇敢地扞卫神的公义,为那些受到不公正对待的人发声,以实际行动践行神的爱与公平。
第二个问题则着眼于现实信仰挑战,深刻揭示属灵争战的必要性。玛拿西支派妥协的惨痛教训表明,与世俗价值观的妥协,其代价远远超过眼前的利益。信徒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唯有彻底顺服神的命令,积极应对世俗价值观的侵蚀,才能进入“应许之地的丰盛”(书17:18;弗6:12)。在当今社会,世俗价值观无处不在,它们以各种看似合理的方式诱惑着信徒。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坚决抵制这些诱惑,积极投身于属灵争战之中。通过不断学习圣经真理,增强自身的信仰力量,以坚定的信念和积极的行动,在这个充满挑战的世界中,坚守信仰,为神作美好的见证,实现神对我们的美好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