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师第8章 问答(2/2)
思考题二(开放式思考为主)
基甸的人生轨迹充满戏剧性与警示性,他从蒙召时自称为“至微者”(士6:15),到后来制造以弗得成为堕落领袖(士8:27),这一巨大转变犹如一记重锤,重重地敲击着我们对人性与神圣呼召关系的认知大门。
起初,当神的使者向基甸显现,呼召他去拯救以色列脱离米甸人的欺压时,基甸满心惶恐与自卑。他身处玛拿西支派,家境贫寒,在父家也是最不起眼的存在,在他眼中,自己不过是茫茫人海中最微不足道的一粒尘埃,实在难以承担起如此重大的使命(士6:15)。然而,神却有着独特的眼光,他看中了基甸内心深处对神的敬畏以及那尚未被发掘的潜力,毅然拣选他成为拯救以色列的关键人物,任命他为士师。
在神的引领与大能的护佑下,基甸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不再是那个畏畏缩缩的小人物,而是带领仅有的三百人,凭借着神赐予的智慧和勇气,创造了以少胜多的战争奇迹,成功击败了强大的米甸军队。这场辉煌的胜利,无疑彰显了神的大能,也让世人看到神对基甸奇妙的使用。基甸成为了以色列民族的英雄,他的名字被众人传颂,这一切本应成为他更加敬畏神、依靠神的动力。
然而,人性的复杂与脆弱在基甸身上逐渐显露出来。随着胜利的荣耀和众人的尊崇接踵而至,基甸内心的骄傲、贪婪和对权力的渴望开始悄然滋生。他不再满足于仅仅作为神的工具,而是试图通过制造以弗得建立起自己的权威,最终导致以色列人陷入拜偶像的罪恶深渊,自己也走向堕落。这一转变深刻地揭示了人性与神圣呼召之间的微妙关系。
首先,它无情地显明了人性本就软弱且充满缺陷的事实。即便像基甸这样被神亲自选中,拥有与神亲密同行、成就非凡伟业经历的人,也无法凭借自身微薄的力量去抵挡外界的诱惑和内心的私欲。正如《罗马书》3:23所言:“因为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没有一个人能够在完全脱离神的帮助下,始终坚守正道,基甸也不例外。他在取得胜利后,被一时的荣耀冲昏头脑,内心被世俗的欲望填满,从而背离了神的教导,陷入到罪恶的泥沼中无法自拔。
其次,从基甸的经历中,我们也能深切感受到神那伟大而奇妙的救赎计划。神的救赎计划并不会因为人的软弱和失败而终止,相反,神常常会使用像基甸这样满身瑕疵、并不完美的器皿来完成他的神圣旨意。这充分体现了神的主权和慈爱,他并不在乎人的出身、地位和能力,只要人愿意顺服他的呼召,他就会给予机会。就像神也曾使用犯了奸淫、谋杀罪的大卫,尽管大卫犯下严重的罪行,但神并没有抛弃他,而是通过管教和引导,让大卫在悔改中重新归向神,最终大卫被称为“合神心意的人”。这表明神有能力透过人生命中的破碎和失败,彰显他那无与伦比的荣耀,让世人看到他的救赎大能。
但这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作为蒙神呼召的人,尤其是肩负引领众人责任的领袖,必须时刻保持警醒,紧紧依靠神的力量,常怀谦卑之心。《哥林多前书》10:12郑重告诫我们:“所以,自己以为站得稳的,须要谨慎,免得跌倒。”基甸若能始终如一地倚靠神,而不是在取得战果后就自高自大、自我膨胀,将荣耀归于自己,就不会陷入堕落的深渊。我们同样如此,在信仰的道路上,无论取得多大的成就,都要时刻铭记,这一切并非源于我们自身的能力,而是神的恩典在托举我们。只有紧紧依靠神,不断寻求他的指引和力量,我们才能不辜负神圣的呼召,坚定地走在与神同行的道路上,避免重蹈基甸的覆辙,让自己的生命成为彰显神荣耀的美好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