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巡查的前奏(2/2)
张老将军听后,若有所思地捋了捋自己的胡须,缓缓说道:“依老夫的判断,恐怕南都那边是不会再派人来了。南都的朝臣们相互攻讦,尔虞我诈,恐怕也难以有什么实质性的作为。而且,按照圣上一贯的行事风格,恐怕他也不会同意任何一部或任何人前来秀水。”
“我也赞同老将军的说法,所以你得行动起来,再等下去,怕刚出洞口的蛇跑了!”
南都,刑部尚书府
季尚书从朝堂回来,满脸怒容,嘴里不停地咒骂着,显然对今天早朝的事情极度不满。他气冲冲地解开朝服,随手将帽子扔给了紧跟在身后的管家,仿佛那帽子是他所有怨气的发泄对象。
正当他准备迈步走向书房时,路过女儿的闺房,突然想起了什么,于是转头问管家:“小姐这几日怎么样?”
管家赶忙回话:“回老爷,小姐这几日倒是安分了许多。前几日她还偷偷摸摸地想外出,结果被家丁发现了。不过现在她正乖乖地在屋里忙着绣工呢!”
季尚书听到这里,脚步猛地停住了,他若有所思地盯着紧闭的屋门,脑海中回想起前几日女儿哭闹着要去秀水的情景。如今各部门衙司都无法成行,他心中突然有了一个主意。
季尚书轻轻敲了敲屋门,然后推开门走了进去。他看到女儿正全神贯注地忙着针线活,于是迈步走到她身旁。
“哦,还在生爹爹的气呢?”季尚书柔声问道。然而,女儿却板着脸,对他的到来毫无反应,依旧专注于手中的刺绣。当她察觉到父亲凑近时,甚至还故意转过身去,似乎仍然在为之前的事情赌气。
“爹错了,爹不该不让你去,你和那沐家女儿姐妹情深,为父不应该阻拦你前去探望!”尚书满脸堆笑,语气中透露出一丝讨好的意味。
女儿手中的针线停了下来,她微微侧过头,用余光瞄了一眼尚书,原本紧绷的脸色稍稍缓和了一些。
尚书见状,心中暗喜,连忙对一旁的管家吩咐道:“管家,快去库房取些上好的补品,装上马车,再挑几个可靠的家丁随小姐一起去秀水!”
管家领命而去,女儿的目光却始终落在尚书身上,似乎对他态度的突然转变心存疑虑。
“父亲,你是认真的?真的同意我去秀水?”女儿终于开口,声音中仍带着些许怀疑。
尚书连忙点头,走到女儿身边坐下,语重心长地说:“放心吧!月儿,爹爹同意你去。不过爹爹还有一事需要你帮个忙。”
女儿眉头微皱,心中暗自思忖:果然,这世上哪有这么好的事!
王爷似乎看穿了女儿的心思,微微一笑,解释道:“月儿,你多少也知道点,秀水镇上有不少爹爹的朋友,家里也有些财产在秀水。此次你前往秀水,若是有些风吹草动,爹爹希望你能及时传信回来。”
“就这?应该不止吧!”女儿一脸狐疑地看着眼前的人,似乎对尚书所说的话并不太相信。
“月儿,果然是冰雪聪明,什么事都瞒不过你!”尚书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赞赏的笑容,然后又稍稍凑近了一些,压低声音说道,“世子此番也在秀水,爹爹会让秀水的朋友提供些线索,你寻找机会接近世子,至于为什么你也知道。”
“何必那么麻烦,清儿也去了秀水,我跟她玩得很好,这事小事一桩。”女儿轻描淡写地回答道,仿佛这并不是什么难事。
“哦,南阳郡主?”尚书的脸上闪过一丝惊讶,但很快就恢复了平静。他心里暗自思忖着,这事儿怎么能瞒得过他呢?刚刚的惊讶不过是他故意装出来的罢了。
秀水镇的大街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由于清儿刚来没多久,对秀水镇的情况还有些陌生,所以可安便带着她在秀水街上闲逛着。两人一边走,一边欣赏着街边的店铺和行人,感受着这座小镇的独特风情。
当她们路过一家胭脂铺时,清儿突然瞥见屋里有一个熟悉的身影。她定睛一看,觉得好像在哪里见过这个人,心中不由得涌起一股好奇,于是便不由自主地朝胭脂铺走去。
“月儿?”清儿走到那人跟前,好奇地打量着她,试探性地叫了一声。
那人正是月儿,她听到有人呼喊自己的名字,猛地转过身来。只见清儿站在眼前,脸上洋溢着惊喜的笑容。
“清儿,你怎么会在这里啊?我刚刚才到,正准备去找你呢!”月儿快步迎上前去,紧紧握住清儿的手说道。
“真是太巧啦!”清儿兴奋地回应道,然后一把搂住月儿,向她介绍道,“这是可安姐姐,她是哥哥的贴身侍卫!”
可安微笑着看向月儿,只见她面容姣好,气质温婉,心中不禁对她多了几分好感。
“可安姐姐,这是月儿,刑部尚书的女儿季月,也是我最好的朋友!”清儿继续介绍道。
可安点了点头,她曾听世子提起过季尚书的一些事情,对季家的情况也有一定的了解。季月作为季尚书的千金,年纪与清儿相仿,而且两人性情颇为相似,能成为好朋友也在情理之中。
“我正打算去买点胭脂,给芊儿送过去呢。她最近挺着个大肚子,行动很不方便,所以我想等会儿就去沐家看看她。”清儿解释着自己出现在这里的原因。
可安听后,微笑着点了点头,表示理解。然而,当她注意到月儿脸上那不自然的表情时,心中顿时明白了几分。她心想,这月儿恐怕是故意接近清儿的,目的显然是想通过清儿来接近世子。
想到这里,可安不动声色地对月儿说道:“月儿姑娘,你说的那位芊儿,如今正在虞山书院静养呢,你若要去拜访她,应该去那儿才对。”
“太巧了,我也正想去书院拜访下祝老夫子呢,父亲特意交代的呢!”清儿想着正好同路,便商量着一同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