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频言情 > 穿越明末成饿殍 > 第224章 初到宁远

第224章 初到宁远(1/2)

目录

李明率领着师部、赵刚的第一旅、齐小天的匠作营以及一大群家属,一路风餐露宿,朝着宁远城行进。部队初闻移防关外时都面有难色,可得知每月有2两银子的高薪时立刻士气高昂,这一路军旗猎猎作响,还顺路在沿途剿灭了2股不开眼的小土匪。当宁远城那略显斑驳却依旧巍峨的城墙映入眼帘时,李明知道这两个月的行程终于结束了。

抵达宁远城后,钱守庸率一众官员早已在城门迎接。一番寒暄后,李明与钱守庸径直走向督师府书房。待下人退下,房门紧闭,李明面色凝重地说道:“钱督师,圣上委我以宁远总兵重任,统管宁远城及周边十五座堡防务。一路行来,后金肆虐之景触目惊心,宁远附近村庄、堡垒化为废墟,百姓流离失所,防务空虚,长此以往,宁远城危矣。”

钱守庸微微点头,神情忧虑:“将军所言极是,后金侵扰频繁,宁远周边被多次掳掠,已然残破不堪。城内兵力尚可,但城外人口锐减,粮草补给几乎全部要靠朝廷运来的辽饷,一旦朝廷那边有什么变故,辽饷输入一断军心必乱!不知李总兵有何良策?”

李明稍作沉思,缓缓说道:“我一路思忖,宁远当下急需充实人口,有人才能种出粮食来,有了粮军心自然稳固。关内目前流民众多,经常被流寇煽动裹挟四处抢掠,若能将其迁徙至此,于宁远、于流民皆为幸事。”

钱守庸目光一亮,却又面露担忧:“李总兵此计确有可行之处,只是迁徙流民,谈何容易。关内自顾不暇,各地官府以邻为壑,是否能配合此事未可知,且流民长途迁徙,安置、补给难题众多。”

李明点头表示认同,说道:“钱督师顾虑不无道理。但宁远局势危急,充实人口刻不容缓。充实关外人口是打基础、利长远的大事,我意上书朝廷,陈明宁远严峻形势,恳请圣上降旨,令各地方官府协助挑选精壮流民,有组织送往关外。朝廷拨发专款,沿途官府接力负责安置补给。”

钱守庸沉思片刻,缓缓道:“此计虽看似可行,然各地官府若有钱粮、朝廷若有专款何至于流民遍地?且流民中老弱病残居多,即使尽数送来,也恐成宁远负担。”

李明嘴角微微上扬,说道:“钱督师,长途迁徙艰难,官府克扣赈济粮,途中自然会淘汰掉绝大部分老弱病残。抵达宁远者,应多为青壮男女,可为我所用。”

钱守庸眼中闪过一丝疑虑,旋即点头:“李总兵此计虽毒,却也不失为良策。此事重大,关乎流民生死,切不可轻易外传。”

李明神色严肃,点头应道:“钱督师所言极是,务必谨慎行事。接下来劳烦钱督师尽快起草奏疏呈递朝廷,详述宁远现状与请求。我先安顿好手下部队和匠作营,然后咱们着手安排城内准备工作,一旦朝廷准奏,即刻展开流民接收事宜。”

钱守庸应道:“好,我这就准备奏疏。只是流民接收后,安置之事,还需从长计议。”

李明目光炯炯,说道:“这个自然。待流民抵达,先安置于城外临时营地甄别分类,把好吃懒做、游手好闲、不服管教、疑似各方探子的挑出来,拉去采煤、开矿。其他精壮者以百人左右编为村落,安置在宁远城和周围堡垒附近,一旦后金鞑子来袭可快速进入附近城池、堡垒协防。对这些流民村落我们可以划拨土地给他们耕种,咱们只需在收获时收取三成粮食。同时,咱们提供种子、耕具、耕牛等农具,助他们初期的开垦耕种。如此,既能解决流民生计,又能充实军粮,减少对后方运输的依赖,还能充实宁远防务,一举三得。”

钱守庸听闻,思索一番后说道:“李总兵此安排甚是周详,如此一来,流民有了安身立命之所,宁远也能逐步恢复生机。只是这种子、耕具、耕牛等物资,筹备起来也非易事。”

李明说道:“这方面咱们从辽饷里拿出一些银子,由匠作营打造农具;再联系牲口贩子,从蒙古、后金买些牛马耕地也很容易;种子直接买点应该也可以解决。同时咱们也需在奏报中向朝廷要求在物资调配方面给予支持。”钱守庸听得连连点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