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安禄山造反(1/2)
大唐天宝十四年间,长安大明宫含元殿内,雕梁画栋在黯淡烛光下影影绰绰,鎏金香炉中沉香袅袅升腾。玄宗皇帝山秀峰负手立于龙椅前,目光凝望着殿外浓稠如墨的夜色,眉头紧锁,仿佛能透过宫墙,看到范阳那片暗藏汹涌的土地。
李林甫身着绯色官服,恭恭敬敬地跪在冰冷的汉白玉地砖上。他屏气敛息,大气都不敢出,余光如游蛇般,时不时地观察着皇帝的一举一动。殿内静谧得可怕,空气仿佛都凝固了,压抑的氛围如同一块沉重的巨石,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不知过了多久,山秀峰缓缓转过身,脚步声在空旷的大殿内回荡。“李爱卿请起,朕问你,对于范阳安禄山,该如何应对?” 山秀峰的声音在大殿内悠悠响起,带着几分焦虑与期待。
李林甫不慌不忙地起身,整了整官袍,朗声道:“调虎离山,釜底抽薪!” 他目光如炬,闪烁着自信的光芒,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哦?这是何意?” 山秀峰眼中闪过一丝好奇,不自觉地向前迈了一步。
李林甫见状,快步上前,微微欠身,压低声音说道:“陛下,安禄山之所以敢觊觎皇位,倚仗的便是手中的兵权和在范阳、平卢、河东三镇的根基。陛下可下旨封安禄山为宰相,召他入朝为官。宰相乃百官之首,位高权重,安禄山生性贪婪,听到这等美事,必定心动。他一旦离开三镇,失去了根基,就如同猛虎离开了山林。与此同时,陛下可派遣心腹将领前往三镇,以巡视之名,接管军队,削弱他的势力。如此一来,安禄山即便有谋反之心,也无谋反之力。”
山秀峰听后,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心中暗自赞叹李林甫的谋略。但他心思缜密,很快又皱起眉头,担忧地问道:“若安禄山拒不入朝,又当如何?”
李林甫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不紧不慢地说道:“陛下可先派一位能言善辩的使者前往范阳,向安禄山传达封相的旨意,同时带上丰厚的赏赐,以示恩宠。使者要在安禄山面前,详细描述在朝廷为相的种种好处,荣华富贵享之不尽,权势地位无人能及。安禄山生性贪婪,必定会心动。若他仍犹豫不决,可让他的亲信入朝为官,作为人质,让他放心。若他执意不从,便可以此为借口,宣布他意图谋反,名正言顺地出兵讨伐。”
山秀峰听后,紧绷的神经终于放松了下来,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拍了拍李林甫的肩膀,说道:“李爱卿果然足智多谋,此计甚妙!就依你所言,尽快安排下去。”
李林甫领命,再次叩拜后,转身离去。山秀峰望着李林甫离去的背影,心中默默祈祷,希望这一计能够成功,挽救大唐于危难之中。他深知,前方的道路依旧充满了未知和挑战,安禄山绝不会轻易就范,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即将拉开帷幕。
数日后,一道圣旨快马加鞭地送往范阳。安禄山收到圣旨后,沉思良久。在谋士们的反复权衡下,他决定冒险前往长安。这个消息传回长安,让山秀峰和李林甫都大吃一惊。
安禄山的到来,如同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长安城中激起了千层浪。百姓们纷纷涌上街头,想要一睹这位边关节度使的风采。街头巷尾,人们议论纷纷,谣言四起,长安城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
山秀峰坐在龙椅上,听着大臣们的奏报,眉头紧锁。他陷入了两难的境地,是把安禄山杀掉以绝后患,还是软禁起来慢慢处置,亦或是真的封他为宰相,稳住局面?他思来想去,难以抉择,只好分别召见了李林甫和杨国忠。
李林甫得知皇帝的顾虑后,沉思片刻,说道:“陛下,安禄山狼子野心,留着他终究是个祸患。如今他既然来了长安,正是除掉他的好时机。否则,一旦让他回到范阳,再想铲除他就难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