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案件249(1/2)
08:10 临江码头防汛仓库
老张一脚踹开锈死的铁门,陈年麻袋堆轰然倒塌。扬起的粉尘里露出半截青铜鼎腿,表面还粘着2003年的防汛封条。";好家伙!";他掸着警服上的霉斑,";这鼎比某些领导的工龄还长。";
小吴蹲在鼎边取样,放大镜突然被反光晃了眼——鼎腹内壁用鱼胶粘着张油纸,上面密密麻麻记着三十七个姓名和血型。";这胶水配方够讲究,";他刮了点碎屑闻了闻,";松香混鱼鳔,明代古籍修复用的……";话音未落,仓库横梁突然掉下本1998年防汛日志,正好砸中鼎耳发出钟鸣般的回响。
10:25 市局物证鉴定室
";这根本不是祭祀鼎!";老秦举着内窥镜探头,";鼎腿内部有螺旋凹槽,是大型蒸馏器的冷凝管结构。";他在鼎腹刮取的黑色物质被倒入试管,加入稀盐酸后冒出刺鼻黄烟——明显含有硫化物杂质。
小吴对照着《天工开物》翻页:";明代炼丹术记载过';铜鼎萃血';之法,说是能提炼……";
";能提炼个鬼!";法医助理小林摔门进来,";刚做完毒理检测,鼎内残留物含乌头碱和朱砂,标准的古代毒药配方。";
老杨抓起电话打给档案馆:";查所有借阅过《洗冤集录》和《本草纲目》的借阅记录!";窗外忽然滚过闷雷,震得窗框上的铜制插销嗡嗡作响。
13:00 临江大学化学实验室
老教授用毛细管吸取鼎内液体,在滤纸上晕开诡异的蓝紫色。";这是靛蓝染色剂的基本成分,";他推了推老花镜,";但混入了铜离子络合物……";
";说人话!";老张盯着实验台上冒泡的烧杯。
";有人在用青铜鼎做扎染!";研究生指着通风橱里的布料,";看这纹路,和鼎身上的云雷纹……";
小林突然举起紫外线灯,实验服袖口的污渍显出荧光:";上个月文物局送检的唐代残绢也有同样反应!";众人转头看向证物袋里的防汛局工作服——那些1998年的";古董";布料在紫外线下,竟呈现出与唐代丝绸完全相同的织法纹路。
15:40 仁和堂制药车间
三十口紫铜药锅咕嘟冒泡,空气里弥漫着刺鼻的硫磺味。";我们这是遵古法制安宫牛黄丸!";陈掌柜攥着1953年的营业执照,";防汛局订的货都有正规批文……";
老杨用镊子夹起药渣里的金属片:";那请解释下为何会出现海军舰艇的铜合金残渣?";他突然掀开墙上的《黄帝内经》挂轴,露出密密麻麻的订单记录——";tb-37货轮2009年订购朱砂三百斤";的字样赫然在目。
后院突然传来犬吠。老张追着条瘸腿土狗闯进地窖,手电光照亮堆成山的铜制防汛徽章,每个背面都刻着";tb-37-1995";。狗窝里垫着的破布经鉴定,正是童尸案失踪儿童的睡衣布料。
18:20 江心岛废弃船坞
潮水退去的滩涂上露出成片铜绿色锈斑,老秦用地质锤敲下一块:";这是人工铜锈!用硫酸铜溶液反复刷涂……";他忽然蹲下身,在礁石缝隙里抠出半枚带链子的铜哨——与防汛局1995年配发的应急哨完全一致。
小吴在船坞裂缝中发现捆扎成卷的麻绳,绳结打法与女童案现场的勒痕完全匹配。";看这个!";他抖开绳结夹着的油纸包,里面是泛黄的《防汛物资领用登记册》,1998年7月15日栏写着:";领用祭祀用铜鼎三口,麻绳三十捆,朱砂五十斤。";
对岸忽然亮起探照灯,两艘渔政快艇冲破暮色。船头人员举起喇叭喊话:";请立即停止破坏历史建筑!";老杨眯眼看清对方制服袖扣——正是带浪花纹的防汛局特制铜扣。
21:05 刑侦大队案情墙
红色棉线在泛黄照片间穿梭,老张咬着馊掉的包子做案情梳理:";青铜鼎-防汛局-仁和堂形成完整链条,但缺最关键的资金流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