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案件268(2/2)
穿白大褂的人影闪过转角,王大妈突然跳起来追过去:“大夫!我儿子的片子您再看看!”那人加快脚步,胸牌在阳光下反光——根本不是医院的工牌。
16:45 拆迁办签约处
赵大勇的拇指悬在协议书上,印泥的腥气冲得他太阳穴直跳。拆迁办的小年轻敲着计算器:“您这瓦房按宅基地补偿,要是签晚了可赶不上安置房抽签……”
窗外传来孙子的哭喊,几个孩子正把塑料潜艇模型往他头上砸:“污染犯的儿子!你爷爷把海弄脏了!”老渔民的手抖了抖,红印子洇透了“自愿放弃复检权”的条款。办事员迅速抽走协议:“给您送两袋陈氏有机米,煮粥特别香。”
18:30 海鲜大排档后巷
老板娘数着钞票往冰柜里塞,突然踹了脚发臭的鱼筐:“让你们半夜卸货,非赶晚市!”伙计嘟囔着:“陈氏冷库今天盘库,绕了三个码头才避开检查……”
穿检疫制服的人晃进后厨,袖口沾着蓝色油漆。老板娘塞过去个信封:“今天这虾绝对新鲜!”那人捏了捏厚度:“上回那个记者,后来真去跑船了?”冰柜压缩机突然轰鸣,盖住了后半句话。
21:00 刑侦支队档案室
老杨用放大镜比对着不同年代的签名,陈掌柜在环保倡议书上的花体签名,与二十年前某次事故报告的批阅笔迹,竖钩的弧度分毫不差。小吴嚼着冷掉的煎饼嘟囔:“所有线索都像渔网眼,明明看得见,伸手一捞全是空的。”
窗外飘进夜市摊的香气,卖烤鱿鱼的吆喝声混着喇叭里的广告:“陈氏海鲜酱,大海的味道!”老杨突然摔了放大镜:“大海不该是这个味道!”他的怒吼惊飞窗外的麻雀,月光下,对面大楼的陈氏LoGo亮得刺眼。
市井褶皱
校车司机发现每天经过的排污口,周日会变成“青少年环保监测点”
早点铺炸鱼排的油,每周四被神秘车辆回收送往生物柴油加工厂
尘肺病区的止痛药说明书上,副作用栏用极小的字印着“可能诱发肾衰竭”
拆迁安置房的样板间浴室,瓷砖图案与跨海大桥的防锈涂层纹理相同
咸涩现实
海鲜市场“包检合格”标签的印刷厂,同时承印环保局的宣传手册
学校研学手册里的海洋馆地图,与非法排污管道走向高度重合
陈氏有机米检测报告中的土壤样本,采自尚未开工的生态公园规划区
海洋馆触摸池使用的消毒剂,与冷库违规使用的防腐剂同属一类化学品
暗潮将至
子夜时分,赵大勇摸到防波堤下的礁石缝。潮湿的岩壁上粘着个防水袋,里面是泛黄的船员证——照片上的青年有着和陈掌柜一模一样的下颚线。而在二十公里外的档案馆顶楼,副局长正亲手将1998年的台风预警记录投进碎纸机,碎屑飘出窗外,像一场黑色的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