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上窜下跳(上)(2/2)
蒙毅应声道:“师傅说得没错。徒儿以为,一方面派人暗中防备、密切监视李泽动向,另一方面按原计划进军咸阳。待拿下咸阳之后,再回头处理李泽之事。那时若李泽出手,师傅则可以名正言顺,也不会引起公子扶苏不满。”
项梁听后,点头赞许道:“毅儿所言极是。”
范增也捋着胡须说道:“如此一来,既能稳定当前局势,又能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一举两得啊。”
项庄也松开了拳头,说道:“还是蒙毅兄弟想得周全。”
项梁当即下令安排人手去监视李泽部队。
随后众人又商议了一番进军咸阳的具体细节,包括兵力分配、粮草运输等事宜。
一切商定之后,蒙毅起身告辞,前往武功县。
项梁等人亲自送他到营门之外。
蒙毅翻身上马,带着亲卫骑兵离去。
望着蒙毅远去的背影,项梁心中感慨万千,既有对这位徒弟的欣赏,也有着对未来局势走向的一丝担忧。
此刻的武功县,大军驻地之内人声鼎沸,喧闹异常。
淳于越、伏胜等一众儒士正围坐在公子扶苏身旁,个个神情激动,慷慨陈词。
他们或挥舞手臂,或紧攥拳头,口中滔滔不绝地讲述着百姓生活的艰辛与痛苦,以及儒家所倡导的仁爱治国之理念。
每一句话都充满激情,仿佛要将心中积压已久的想法一股脑儿地倾诉出来。
公子扶苏专注地聆听着众人的发言,时而微微颔首表示赞同,时而眉头微皱陷入沉思。
显然,这些关于民生疾苦和治国方略的观点引起了扶苏极大的兴趣,让他开始深入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治理国家,造福万民。
而在一旁的蒙恬,脸上却流露出一抹难以掩饰的无奈之色。他默默地注视着眼前这一幕,心中却是思潮翻涌。
自从始皇帝驾崩之后,局势变得动荡不安,六国纷纷反叛,大秦江山风雨飘摇。历经这一连串的变故,蒙恬不禁对大秦一直以来奉行的严峻刑法产生了些许疑虑。
面对未来大秦国策的走向,蒙恬心中一片迷茫。究竟是继续坚持法家那一套严苛的律法制度,以严刑峻法来维护统治;还是采纳儒家的仁义仁政,感化民众;亦或是遵循道家的无为而治,让社会自然发展?这个问题反复在他脑海中盘旋,然而他始终无法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
另一边,司马彦满脸愤恨地站在那里,目光时不时地投向蒙恬,眼神中闪烁着熊熊怒火。
事后,司马彦一脸愤懑地走到蒙恬面前,愤愤不平地说道:“将军,您瞧瞧那些个儒生,简直就是厚颜无耻到了极点!整日里围在公子身旁,喋喋不休地念叨着儒家的那套理念有多么的好,仿佛这天下就只有儒家思想能够拯救苍生一般。”
蒙恬听后,轻轻地拍了拍司马彦的肩膀,安抚道:“你我皆是行伍出身的武将,对于如何治理一个偌大的国家,怎样才能让黎民百姓过上安稳富足的日子,的确难以说出个子丑寅卯来。不过,以我的直觉来看,先帝所推行的治国方略兴许在某些方面还存有那么一点儿瑕疵和不足。”
司马彦闻言,不禁皱紧了眉头,忧心忡忡地说道:“话虽是这么讲,但将军,咱们总不能眼睁睁地看着那帮儒生就这样肆无忌惮地在公子耳边聒噪吧?天长日久下去,势必会干扰到公子的判断力和决策力呀!”
紧接着,他长长地叹息了一声,无奈地摇头说道:“唉……若是此时此刻小将军在这里的话,说不定就能想出应对之策来了。”
蒙恬听到这里,心头猛地一动,暗自思忖起来:“可不是嘛,毅弟向来机智过人、聪慧伶俐,没准儿他真能找到破解当前困局的良方妙法呢。”
就在这个时候,营帐之外忽然传来了士兵急切的通报声音:“禀报上将军!赵高派遣使者前来,声称要和公子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