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朝堂争论分封制(上)(2/2)
蒙毅见状,赶忙上前一步,行礼道:“殿下,臣以为此举甚善。如今天下百废待兴,正需要大量的人才来治理国家。在官学中,我们可以设立法学、儒学、兵学、农学等多个学科,以培养不同领域的专业人才。”
伏胜在一旁听着,心中顿时一急。他本来提出设立官学,是为了让儒生们有更多机会进入朝堂,却没想到半路杀出个蒙毅,提出了这样的建议。
伏胜急忙出列,拱手道:“殿下,官学之设虽好,但应以儒学为本。儒家之道,讲究仁义礼智信,能教化百姓,使天下归心。若多设学科,恐杂而不精,难以培养出真正的贤才。”
蒙毅眉头一皱,反驳道:“伏先生,如今大秦面临诸多难题,仅靠儒学难以应对。法学可正纲纪,兵学能保家国,农学则可富百姓,各学科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两人争论不休,朝堂之上顿时议论纷纷。
扶苏抬手示意众人安静,说道:“二位所言皆有道理。官学之设,既要传承儒家经典,也要吸纳其他学科之长。可先在官学中广纳各学科之师,让学子们兼收并蓄。待日后时机成熟,再根据朝廷所需,有所侧重。”
众臣听后,纷纷点头称是。
蒙毅见状也只得领命。
.
实际上,秦朝在成功统一六国之后,中央朝廷对于地方郡县的实际掌控力度是相当有限的。
这就好比企业之间的并购行为一样。
在企业管理领域中,最为棘手和困难的事情莫过于企业并购了。
这是因为在并购过程中,不仅需要维持被收购企业的正常运营,避免其资产的流失,还要妥善处理被收购企业的各项工作,这往往会导致许多关键岗位的人员失去工作。
正因为如此,在同行业的大型企业收购中,通常需要花费五到六年的时间才能够初步完成交接工作;而如果是跨行业的收购,那么难度就会更大,因为收购方往往缺乏足够可靠且具备相应能力的人员来接管被收购方的工作。
然而,大秦在始皇帝的领导下,一不小心,竟然在短短十年间就迅速地统一了六国,这样的速度之快,实在是超出了当时朝堂上下所有人的预料。
且大秦帝国建立之后,下设了一千个县,这无异于在短期内收购了八百多家大型企业,其中部分属于“跨行业收购”。
由于楚国在战国时期变法失败,此后一直施行封建制直至亡国,故原先楚国的领地需由封建制转换为君主郡县制。
然而,在始皇帝短短十一年的执政生涯中。
首先,时间对于他来说是一种稀缺资源,无法充分投入到接收所有地方郡县的任务中。
此外,大秦缺乏大量忠诚于朝廷的地方官员,这使得地方郡县的交接工作变得异常困难。
由于这些原因,许多郡县的职位仍然被以前的官员所掌控。这些官员对大秦的忠诚度参差不齐,有些郡县甚至公然庇护朝廷的通缉犯。
这种情况导致了地方治理的混乱和不稳定,为秦朝的崩溃埋下了隐患。
当秦末出现动乱时,地方郡县的反应更是雪上加霜。不少郡县纷纷倒戈,一些官员甚至带头反叛,使得秦朝的统治迅速瓦解。
这些地方郡县官员的各自为政和不忠,成为了秦朝急速崩溃的重要原因之一。
正是鉴于这种情况,蒙毅才坚决支持建立官学。
尽管在后世自己只是一个碌碌无为的牛马,既没有所谓的大局意识,也没有政治的头脑。
但对于汉朝的太学和明朝的国子监等机构还是有所耳闻的。
要想干事,手底下得有人,而且是忠心耿耿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