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魏主遭擒国难深 尔朱兆狂洛阳陷(2/2)
谋士劝道:“大人,不如暂且退兵,从长计议。”
世隆沉思良久,终于下令:“召回拂律归,我们撤!”
就这样,尔朱世隆带着部队向北撤退。
城头上的魏主看到这一幕,终于松了一口气。
魏主下诏,命行台都督源子恭率军从西道出发,杨吴从东道进军,各自领兵一万,追讨尔朱世隆。
源子恭行军至太行丹谷,立即下令筑垒设防,控制要道,封锁晋阳方向。
此时,尔朱兆已从汾州发兵,直抵晋阳城下,准备南下攻打洛阳。
恰巧,尔朱世隆从北边返回,两军相遇。
“眼下朝廷派兵围剿,我们得先稳住阵脚。”
尔朱兆皱眉道。
世隆点头:“不如先推举长广王元晔为主,名正言顺,再攻洛阳。”
元晔是前中山王元英的侄子,性格急躁,但颇有胆识。
他一听尔朱氏要拥立自己,立刻来了精神。
“好!既然诸位推举,我便登基!”
元晔兴奋地拍案而起。
于是,他自立为帝,改年号“建明”。
随即封世隆为尚书令,尔朱兆为大将军,皆赐王爵。
世隆的堂兄度律为太尉,天柱长史彦伯为侍中。
徐州刺史仲远也被封为车骑大将军,兼任尚书左仆射,统领徐州大行台。
消息传到徐州,仲远大笑:“好!既然新帝登基,我自当响应!”
他立刻召集部下,厉声道:“传令三军,即刻起兵,与洛阳会合!”
就这样,仲远率军遥相呼应,与尔朱氏约定,共同进兵洛阳。
骠骑大将军尔朱天光正带着贺拔岳、侯莫陈悦在关陇一带行军。
忽然,尔朱荣被杀的消息传来。
天光眉头一皱,立刻下令:“南下,去洛阳!”
他手握重兵,心里却另有打算。
这时,魏主派朱瑞前来安抚,加封天光为侍中、仪同三司,兼领雍州刺史。
表面上看,这是恩宠,实则试探。
天光心里冷笑,转头对贺拔岳道:“皇帝这是怕我们造反呢。”
贺拔岳沉吟片刻,道:“将军打算怎么办?”
天光眯起眼睛:“不如让皇帝自己跑路,咱们另立新君。”
贺拔岳一惊:“这……风险不小。”
天光摆摆手:“无妨,先让朱瑞回去传话,就说我们忠心耿耿,只想面见圣上,替尔朱荣讨个公道。”
朱瑞一走,天光又暗中指使手下上书,谎称自己“心怀不轨”,请朝廷提防。
这一招,够狡猾。
魏主接连收到两份截然不同的奏报,心里直犯嘀咕:“这天光,到底安的什么心?”
无奈之下,他只好再给甜头,加封天光为广宗王,以示安抚。
另一边,长广王元晔也派人来拉拢,封天光为陇西王。
天光捏着两份诏书,嘴角微扬:“两边下注,总不会亏。”
与此同时,尔朱荣的侄子尔朱兆正率军杀向洛阳。
他自恃勇猛,目中无人,唯独对一个人有所忌惮——高欢。
他提笔写信,派人快马送去晋州:“高欢,随我一同进京!”
高欢展开信,眉头紧锁。
身旁的心腹问:“主公,去吗?”
高欢冷笑一声:“尔朱兆狂妄愚蠢,竟敢造反,我岂能陪他送死?”
他提笔回信,寥寥数语:“山蜀未平,恕难从命。”
信使一走,高欢望向远方,喃喃道:“尔朱家,气数已尽了。”
尔朱兆率军南下,直抵丹谷,与源子恭的军队对峙。
两军相持不下,战云密布。
此时,尔朱仲远也从徐州北上,攻陷西兖州,活捉刺史王衍。
消息传到洛阳,魏主大惊,连忙召集群臣商议对策。
“尔朱氏来势汹汹,该如何应对?”
魏主忧心忡忡地问。
城阳王徽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臣愿兼领大司马,统领内外军务,以抗强敌。”
魏主点头,当即下旨:“好!朕命你全权调度,再派郑先护为大都督,与贺拔胜一同讨伐仲远!”
然而,郑先护对贺拔胜心存疑虑。
他私下对亲信说:“贺拔胜曾依附尔朱氏,未必可靠。”
于是,他将贺拔胜的军队安置在营外,不予重用。
贺拔胜得知后,心中愤懑:“我为国效力,竟遭如此猜忌!”
不久,郑先护率军抵达滑台东境,与尔朱仲远相遇。
两军交战数次,郑先护却始终不肯增援贺拔胜。
最终,官军大败。
贺拔胜怒火中烧,咬牙道:“既然朝廷不信任我,我又何必效忠?”
当夜,他率部投奔尔朱仲远,反攻郑先护。
郑先护措手不及,仓皇败逃,最终投奔梁朝。
南路战败的消息传回洛阳,人心惶惶。
与此同时,北路的源子恭也陷入困境。
“报!崔伯凤将军战死,史仵龙开城投降!”
探子急报。
源子恭大惊失色:“什么?
史仵龙竟降了尔朱兆?”
部下劝道:“将军,大势已去,不如速退!”
源子恭咬牙道:“撤!”
他带着残兵败将,狼狈逃回洛阳。
洛阳城内,风声鹤唳。
百姓惊恐不安,朝臣束手无策。
“连源子恭都败了,尔朱氏岂不是要攻进洛阳了?”
有人低声议论。
魏主面色苍白,喃喃道:“难道天要亡我大魏?”
城阳王元徽是个庸碌无能之辈,既不懂兵法谋略,又吝啬钱财,不肯犒赏将士。
久而久之,军中人心涣散,无人愿为他效命。
这天,魏主元子攸召他商议军情,忧心忡忡道:“尔朱兆兵势汹汹,朕担心他们随时可能渡河攻城,爱卿可有对策?”
元徽漫不经心地摆摆手,笑道:“陛下多虑了!
区区小贼,何足挂齿?
黄河天险,他们哪能轻易过来?”
魏主见他如此敷衍,心中不悦,但也无可奈何。
他暗自安慰自己:“黄河水深浪急,尔朱兆一时半会儿过不来。”
然而,天意弄人。
永安三年十一月,黄河水位骤降,河床干涸,
狂风卷起漫天黄沙,遮蔽了守军的视线。
尔朱兆抓住时机,率领轻骑兵悄然渡河,直逼都城。
守城将士猝不及防,纷纷溃逃。
等到尔朱兆的铁骑冲入宫门,禁卫军才如梦初醒,可此时已无力抵抗,四散奔逃。
魏主大惊失色,顾不得仪态,慌忙逃出宫门。
他一路狂奔至云龙门外,正巧看见城阳王元徽骑马疾驰而过。
魏主急忙大喊:“元徽!救朕!
快带朕一起走!”
元徽充耳不闻,头也不回,只顾扬鞭策马,转眼消失在烟尘中。
魏主呆立原地,心中又惊又怒:“朕待你不薄,你竟如此无情!”
还没等他缓过神来,数十名胡人骑兵已呼啸而至,一把将他拽住,狞笑道:“抓到你了!走,去见尔朱将军!”
就这样,堂堂一国之君,竟被几个小卒像牵牲口一般拖走了。
却说魏主子攸被胡人骑兵押着,一路踉踉跄跄,去见尔朱兆。
尔朱兆却不想见他,只冷冷下令:“把他关到永宁寺楼上,锁起来!”
子攸被推入寺中,沉重的铁链哗啦作响。
他望着窗外残阳如血,心中一片凄凉。
此时,尔朱兆已带兵冲进皇宫。
他狞笑着,一刀刺死年幼的皇子。
嫔妃公主们吓得瑟瑟发抖,被他一个个揪出来。
“这几个姿色不错,归我了!”
他随手拽过几个美貌少妇,肆意凌辱。
奇怪的是,他唯独没动尔朱皇后——毕竟是自家姐妹,总要留点情面。
其余的妃嫔,他大手一挥:“赏给你们了!”
士兵们欢呼着,如饿狼扑食。
洛阳城内,烧杀抢掠,火光冲天。
昔日繁华的街市,转眼成了废墟。
司空临淮王元彧刚逃出府门,就被乱兵拦住。
他怒喝:“我乃朝廷重臣,尔等岂敢……”
话未说完,刀光一闪,人头落地。
尚书左仆射范阳王元诲正在书房疾书,忽然门被踹开。
他抬头苦笑:“乱世如此,文人何用?”
乱兵哪管这些,一刀结果了他。
青州刺史李延实率亲兵死战,终究寡不敌众。
血染战袍时,他仰天长叹:“大魏江山,竟葬送于尔朱氏之手!”
转眼间,三位重臣皆成刀下亡魂。
城阳王徽一路逃到山南,来到前洛阳令寇祖仁家门前。
寇祖仁一家三代都做过刺史,全是靠徽提拔上来的。
徽心想:“这家人总该念点旧情吧?”
他满心期待地敲门,祖仁果然满脸堆笑地迎出来:“哎呀,王爷大驾光临,快请进!”
徽松了口气,把随身带的百斤黄金和五十匹骏马都交给祖仁保管:“这些东西先放你这儿,等风声过了我再来取。”
祖仁拍着胸脯保证:“您放心,包在我身上!”
等徽一进屋,祖仁立刻把儿子叫到后院,压低声音说:“咱们发财的机会来了!
不仅能吞了他的钱财,还能拿他的人头去领赏!”
儿子犹豫道:“爹,这...不太好吧?”
祖仁瞪眼:“傻小子,乱世里谁还讲情义?”
第二天一早,祖仁慌慌张张冲进客房:“王爷快走!官兵追来了!”
徽吓得跳起来:“什么?往哪逃?”
祖仁指着后门:“从山路走!”
徽刚跑出二里地,突然从林子里跳出几个蒙面人。
为首的冷笑道:“王爷,对不住了!”
手起刀落——原来这都是祖仁安排的。
祖仁捧着血淋淋的人头直奔洛阳,得意洋洋地对守城兵说:“快去通报尔朱兆大人,我给他送大礼来了!”
谁知尔朱兆瞥了一眼人头,挥手道:“放一边吧。”
竟连半个铜钱都没赏。
祖仁傻眼了:\"这...这不对啊?\"
欲知后事如何,且待下一章分解。